所有僧侣与哲学家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享自湖心亭看雪客《法国一哲学家父亲与出家西藏的博士儿子的对话》 -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僧侣与哲学家》(赖声川 译)。 法国一哲学家父亲与出家西藏的博士儿子的对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kubrick书摘#一个不存在的自我,其实没有办法真正被“毁灭”,但是我们可以认出它的不存在性。我们想毁灭的就是那个幻觉,那个错误,那原来并非存在的东西。—《僧侣与哲学家》[法]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马修·理查德 著 赖声川 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法国一哲学家父亲与出家西藏的博士儿子的对话》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僧侣与哲学家》(赖声川译)。当自己爱子养到二十几岁,拿到生物学博士学位,正要展开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人生时,突然有一天,他法国一哲学家父亲与出家西藏的博士儿子的对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哲学家父亲与出家西藏的博士儿子的对话: 本文节选自《僧侣与哲学家》(赖声川 译)。 当自己爱子养到二十几岁,拿到生物学博士学位,正要展开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人生时,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长微博生成器:新浪长微博官方网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推荐 @承载载 的文章:《哲言-《僧侣与哲学家》的一些读感》 (分享自:@简书)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僧侣与哲学家的~期待赖声川的新译本![玫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佛教的精义不是“佛教的”,而是宇宙性的,因为它触及到人心的基本机能。在西方可以起很大的作用,而这个过程中也不需要佛法抛弃它基本的价值。问题不是要如何改编佛法的教义,而是要确定地了解佛法真正的精义。这个精义不需要改编,因为不管在哪里,佛法符合任何人最深切关心的事。—《僧侣与哲学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想回家抱着读。书籍《僧侣与哲学家》 (来自豆瓣)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国家、社会、制度、法律与有限公司,都是想象出来的秩序。而这种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绝不是无用的空谈,而是唯一能让大群人类合作的救命稻草。 其实我还是不太明白,这个想象出来的秩序。因为这几天看了2本书都提到了这一点,《僧侣与哲学家》、《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图书上新#这是法国哲学家尚·方斯华和他出家儿子之间的一次父子对谈,这些极富感性的理性对谈形成了这本《僧侣与哲学家》。父子俩在书中开怀畅谈,讨论当年马修离家的原因及心情、讨论他们定义中的生命意义、东西方哲学的异同、西藏的命运、人类的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赖声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哲学家父亲与出家西藏的博士儿子的对话》本文节选自《僧侣与哲学家》(赖声川译)。当自己爱子养到二十几岁,拿到生物学博士学位,正要展开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人生时,突然有一天,他告诉你,他要出家哲学家父亲与出家西藏的博士儿子的对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快乐的意义必须包含智慧。如果缺乏智慧,就不可能填补占据人心的不满足感。这种不满足感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憎恨,嫉妒,执着,贪婪和骄傲,来自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僧侣与哲学家】#周末读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僧侣与哲学家》读完了,怎么说呢,“世界从此又有些不一样”的感觉。有读完的吗?接下来有没有这个方向的好书推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僧侣与哲学家》:不要把“平静”和“无感”当作同一回事.稳定的心灵修行特质之一,就是不被外界事务所影响,不论这些事物是有利或无利的.修行者的心就像一座大风吹不动的山...不过这种内在的平衡既不是无感也不是不在乎.伴随的是一种内在的喜悦,一种心灵的开阔,这种内在喜悦对外的表现是一种不移的慈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读书记录#《僧侣与哲学家》书是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僧侣与哲学家#你感到自己像是一支箭,直直地飞向靶心,每一刹那都那么珍贵,每一刹那都使用到最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