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跨文化对话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文化# 【跨文化视域下的凉州作家群研讨会举行】11月14日下午,跨文化视域下的凉州作家群研讨会在兰州市安宁区举行,徐兆寿、马步升、雪漠等15位知名作家围绕跨文化视域下的凉州作家群的发展前景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以美食为桥梁,读懂更多彩的中国、更多滋味的广州】11月20日,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开幕。本届会议除设置了开幕式及主旨演讲、十场平行研讨会、专题对话会等,还特别开设了“美食,让我们读懂中国”系列活动,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分享美食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个人经历和体会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北语小老师的日常生活# 昨天课前同学们一起聊天,有个女生很友好地和我聊新姜的话题,不断询问我像有没有少数民族的血统等诸如此类的话题,所以我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到最后就像是一问一答式对话,对方也渐渐没趣悻悻转身。对外汉语教师们,学再多跨文化知识有什么用呢?哪怕是带着善意和好奇,但我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菲利普收藏馆最新的展览《Riffs and Relations》探讨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美国黑人艺术家的作品与20世纪初的欧洲现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展览重点介绍Romare Bearden、Renee Cox、Norman Lewis、Henri Matisse、Pablo Picasso、Carrie Mae Weems等艺术家的作品。参与跨文化的对话,发现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对黑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郑云龙超话#迪奥二零二一秋季男装#和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郑云龙发博: 见证了高级时装屋带来的未来美学和跨文化对话。 #迪奥二零二一秋季男装#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以后多多参加这种跨文化对话,益处多多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00:13:01
的评论目前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第10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罗马尼亚男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参与这种民族舞蹈的人可以是5到70岁的匈牙利、罗姆、和罗马尼亚舞者, 这加强了跨文化的对话和社会凝聚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淘书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丛书”5册,一套适合学生、反映文学院专业水平和特色的教材。内容包括汉楚辞研究、汉赋研究、辞赋美学研究及诗学跨文化的对话。内容丰富,校注详实。原价145元,现团购价36元,全国包快递!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姜丹丹的研究方向为中法跨文化对话;道家思想与法国现象学;自然伦理与美学;法国当代思想;法国汉学;诗与哲学; 艺术哲学与艺术批评理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知识存在于遥远的星际,波斯人讲达到星际,伊朗的公立大学全部免费,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超过了美国,穆斯林世界,伊朗是中东第一大互联网,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内伊,也是四千二百万网民中的一员,互联网能够确保通过跨文化对话,我们知道邻居是什么样,邻居国家怎样,信仰传统,发生变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察哈尔圆桌:“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未来”#英国考文垂大学信任、和平与社会关系研究中心教授 艾伦•亨特 对“ 跨文化对话目的与过程”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察哈尔学会总部 @吕丁田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南师要闻#【首届中外学生学术论坛】近日,我校首届中外学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这是继我校自2012年起举办每年一度的国际文化日活动之后又推出的一个校园国际文化互动活动,旨在为中外学生搭建一个跨文化展示并对话、表达并分享研究心得、碰撞思想并开阔视野的校园国际化交流平台。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新电影,新中国:华莱坞理论论争与国际对话》新电影,新中国:华莱坞理论论争与国际对话“跨国与跨文化:华莱坞电影理论的建构”国际学术圆桌会议综述王昀(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新电影,新中国:华莱坞理论论争与国际对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思勉人文讲座# 第260讲】明天(10月15日)15点听董玥(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及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讲“跨文化理解与对话史学(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Dialogic History)”,地点: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围观]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