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徐州画像石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评论 @紫气东来_1955 的博文 【美丽徐州(二)汉画像石馆】:"还沒去过呢,不错。" 查看原文:美丽徐州(二)汉画像石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赛马] //@江苏人民出版社:《徐州画像石》是这组书里最小的一本,封面却显得最大。哈哈,谢谢推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楚霸王要是夺得天下,那就得改成吴韵楚风[doge]//@江苏人民出版社:都喜欢说江苏“吴韵汉风”,“汉风”到底是哪样呢?徐州的汉画像石算是极为形象的表现。[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蓑翁论书# 官微君的推荐,非常准确,赞!//@江苏人民出版社: 都喜欢说江苏“吴韵汉风”,“汉风”到底是哪样呢?徐州的汉画像石算是极为形象的表现。[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汉风徐来徐州游NO.1】先游楚王陵,看地宫、兵马俑与汉画像石,访竹林寺;后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再去戏马台与户部山古宅大院,晚饭后转了下老东门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徐州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核心看点宣传语征集与欣赏】之汉画像石艺术馆,小编就在这里抛砖引玉了[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在微博上找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馆,徐州图书馆,徐州美术馆……不好意思,这片文化的沙漠啥都没有。一千万人口的地区,没有像样的图书馆。一个外观上还算过的去的一级图书馆,阅览室也就只有六个电源。图书馆,应该不只是考研的孩子寒暑假上自习的地方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徐州之行,我最喜欢的是汉画像石,以前看的都是图片,这回终于见到实物,图案很美,刻画细致,非常漂亮,而且数量特多。欣赏之余难免担心,只有室外长廊的展品罩了玻璃,展厅内的画像石都是裸体陈列,万一被参观者摸来摸去的,咋办?虽说是石头,好歹也是2千多岁的高龄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十八九岁时,在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里,见过一跳跃奔跑的鹿的样子,非常喜欢。希望这辈子还能再看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徐州汉文化景区是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题的园林式遗址大公园,这里是别具韵味的徐州汉兵马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一天的祭扫活动终于结束了,接下来是明天的事。火车上只看了几张纸,回到住处厕读也就找了本《徐州画像石》看点轻松的。结果忽然大发现!先前找一张秦朝以后隋朝以前的人民蚕桑或纺织劳作画儿找了半天,只有一张画像石画被各家书反复使用,现在,一下就出来三张!!挖咔咔,算了图不换了,留着以后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为友题汉画像石拓片六纸!此拓片出自徐州汉画像石!汉画像石,地上人间!北地苏北所出,朴质浪漫,实可宝之,尤其是艺术研究者,更当师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艾特E起来,身边的核心价值观#我的家乡—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其中“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布衣1元拍##线装影印#《徐州汉画像石》(线装书局2002年版·线装1函2册全·定价420元)-本书尺寸:31.8×22厘米,厚2.5厘米。本书为徐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拓片汇编,共收入144种,后有说明。一函两册,李可染题写书名。前有冯其庸题词及主编者序言。参见图片。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几张徐州汉画像石拓片,有宴飨,有神祗,有典故,有图腾。看了你会知道那时候人们都在想什么。人活的单薄就是永远不知不觉,永远不会想世间的往来的感受,也不真正亲近自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观汉画像石】时隔一年再次参观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面对馆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赞叹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也哀叹博物馆对汉画像石保护力度不够,使大量画像石暴露于室外,得不到保护。淮北市对汉画像石的保护力度与重视程度远不及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