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日瓦戈医生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续③,能看到的,仅仅冰山一角吧?或许我们看到的,只是云层中的极光,而从未看到他的本来面目呢?④上个星期看了《日瓦戈医生》第一章,啊,要怎么描述呢,‘’看完我在颤抖‘’,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离家多年的放荡父亲在原野的火车上跳车自杀,而我,在原野这边的庄园里熟睡,同来庄园做客的舅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虽然他很受艺术和历史的吸引,但在选择职业时,却毫不踌躇。他认为除非有人把内在的欢愉或忧郁算作一门职业,否则艺术便不应该被视为一种职业。他对物理和自然科学有兴趣,同时他相信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所以他选择了医学。《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来到人世是为了使生活变得单纯并寻找正确的出路,而她却要使生活变得复杂而把人引入歧途。#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帕斯捷尔纳克56年完成日瓦戈医生,57年在西方出版,58年获诺贝尔奖,60年死于癌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单向空间~许知远《单读 Vol.1 日瓦戈医生》单读 Vol.1 日瓦戈医生(分享自@喜马拉雅FM)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阅读# 【《当图书成为武器》】芬恩 北京大学出版社。因一本书而发展成重大事件者,20世纪有两起经常被人提起,一是巴别尔的《骑兵军》,一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关于两本书的出版史和各方的政治博弈,后来都引出专门的考证著作。这一本则可能是关于“日瓦戈医生事件”的最详尽描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们的生命彻底而通透,生活却在隐约里透出深不可测的迹象,混杂无数难以言说的琐碎与平凡,打磨生存的道理。道理纷纭间,正如《日瓦戈医生》那著名的对白-----“去那里做什么?”“只是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活着,只是为了给自己看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交揉掺杂又有别样味道。#20060307笔记记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年读了几本书,一直没空写读后感,今天也很困,也写不了多少,大致的写一些,回首一下居然重点在小说上,基督山伯爵、日瓦戈医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兄弟、三体、东野圭吾、第七天,虽然是挤出来不少时间读书,想来对老婆也不是特别的公平,这类的书籍对我的影响其实不是特别 太仓·太仓万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最糟糕的是他至今仍热烈地爱她也许这不是爱情而是诚惶诚恐拜倒在她美貌和宽容前―时的感恩德?咳,你呀,这哪弄得清楚!连鬼都弄不清楚。 ——选自《日瓦戈医生》,那个时代宿命般无声的悲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 —— 《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重看《日瓦戈医生》、《辛特勒名单》,人类现代史灾难。跟20多年前看感受完全不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目送,瓦尔登湖,圣经故事,苏菲的世界,日瓦戈医生,来回穿插,好穿越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瓦戈医生的主题曲,法国人作曲那个浪漫情怀啊:Main Titl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多书都是这样的,印象深刻的是《日瓦戈医生》和那位法籍华人的诺奖作品,刚开始完全是名头太大,作为文艺青年没看过有点尴尬,结果看着看着不自觉就给作者跪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条白桦林小路,一定通向一个叫瓦雷金诺的小村庄,因为那是日瓦戈医生的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瓦戈医生》1965年拍的老片,每一个镜头都美轮美奂,精致到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