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学诗浅说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周炼霞花鸟作品欣赏】 周炼霞(1908-1988),字紫宜,江西吉安人。13岁随郑壶叟学画,擅长人仕女人物,亦通花卉,善诗文,曾与瞿蜕园合著《学诗浅说》一书,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她的仕女人物画采用工笔设色一格,取法费丹旭和改琦,花卉用小写意勾点法,亦工画鲤鱼。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学诗浅说》 我的评分:★★★★ 鉴赏辞典读完,觉得这类书都变为娱乐尚可了。真是寂しい的刷书时光啊……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诗浅说》: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学习和欣赏的入门读物,两位作者之名今人已多不知了,但一位是堙没已久的文史大家,一位是近代最富诗才的女画家。这样珠联璧合的大家之作,功力一流,可称经典。捧书读来,且不论其内容的精当与深刻,光是那些博雅渊醇、妙语如珠的文字,就足以让我们大快朵颐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读《学诗浅说》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诗浅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学习和欣赏的入门读物,两位作者之名今人已多不知了,但一位是堙没已久的文史大家,一位则是近代最富诗才的女画家。其内容的精当,识见的深刻,博雅渊醇、妙语如珠的文字,让读者大快朵颐了。@中国图书评论 @当代中国出版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平安夜,读书夜。瞿蜕园的《学诗浅说》,叶鋆生的《中国人文小史》,俞剑华的《书法指南》,再加《小窗幽记》和《周易折中》。 北京·西直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家瞿锐园的《学诗浅说》//@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这是两年前阅读日,选取10位(家)作者、编辑、实体书店、读者,各推荐一本书。今年的阅读日,会做点啥呢?其实也没做什么,“理想国”微信会发点相关文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为这本小书,领取了亚马逊优惠券,忙碌半天,就是凑不齐300元的订单,结果还是放弃。推荐,你们如买了,看完借我看看。@邹汉明 @商略 书籍《学诗浅说》 (来自豆瓣)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所以更要多读书,多读诗。作者将诗归纳为七类,回想起自己所学,的确不外乎这些。这本书侧重于讲解学诗的方式和方法。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小书馆”系列之《学诗浅说》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将继续以读者为本,为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灯下悦读#【瞿蜕园、周紫宜《学诗浅说》】该书是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的入门读物,两位作者,一位是堙没已久的文史大家瞿蜕园 ,一位是近代最富诗才的女画家周紫宜。这样珠联璧合的大家之作,可称经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按计划看了一章学诗浅说,看了一本日和手帖。刚好三点。哈哈,去拿个快递,洗个头,休息一下再去吃饭。[噢耶]ps.日和手帖《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特别好看,篇篇有惊喜,整理一下再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诗的内容不外以写景、写情、用典三项来表达。 (写景)第一,须昼运用特种形容字眼。一是双声字……二是叠韵字……三是叠字……这些是汉语中的特殊宝库,能够描写形象而带有情调,以字音来辅助字义,使视觉与听觉同时感受相应的刺激。…… 其次,须运用恰当的动词…… 再进一步,是衬托动词的形容词。 (25页)(用典)不用直说而借古事点明,使人感觉曲折深稳,确是一种不可磨灭的优点。……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其次要明白对仗的作用是什么。好的对仗要使两句相同的句子显出不同的意思,而不相同的句子调节得互相关联,这样就使人感觉到作者怎样富有组织力,怎样把话说得有力量,怎样使人可以在口头念诵不忘。</p> 【对仗不只是为了好看。就觉得写诗词就像高明的设计师给小户型做设计一样。你如果只是为了视觉效果,硬做一个对仗,对内容丝毫没有帮助,这就是失败的,浪费空间;而好的对仗,既有丰富的内容,看上去又整齐统一,这就是成功。】 <p> 王夫之说:杨柳依依,本是可乐之景,而写去时悲哀之情,雨雪霏霏,本是可哀之景,而写来时欢乐之情,这更可见诗人情思之深厚。</p> 【超越景本身,更说明情感的深厚啊。反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第十一组是m收声的。m收声的读法虽然在今天只有粤语保留着(事实上,在汉字系统的其他国家内,如日本和越南,也还保留着) ……</p> <p>唐朝人对于上述三种读音界限非常严格,在口语上不能分清的,就会被人耻笑……</p> 【哈哈哈哈哈哈……想到昨天豆瓣上有关于的地得是否通用的争论,感觉汉语真的为了适应大多数人的需求,一步步妥协,一步步简化,到最后的最后,语言会不会沦为代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在诗的音节成分中,不但韵居重要地位,声也是应当注意的,韵要调协,而声要参差,才会悦耳。</p> 【以前只知道韵,原来声也要注意的,和韵的要求不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第四种是说家常的诗,以元稹《遣悲怀》一首为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丈夫伤悼妻子的诗,从来没有写得这样明白浅显的。这简直和说话一般,不落一点组织的痕迹,却又很工整,这样的诗最能动人。这就是元稹、白居易一派的特别长处。他说:“此恨人人有”,这样的情感果然也是人人有的。因为人人都有,所以格外显出是好诗。不过作这种诗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必须是真从心坎流露出来的,如果不然,就会显得浅薄。</p> 【各类文体均如此,散文、诗词、小说,浅显易懂,看似朴拙却是精工而不留痕迹,这样的我就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