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明代的漕运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组织让读书!为深入敌后,我选了《明代的漕运》,是黄仁宇的博士毕业论文。光看封面这几行字,我也不会成为明粉哦@在远thu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看完黄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才发现两位张老师(要是能再凑齐小张爷我就更开心,虽然我明知道他主攻的是近代史)译了他《明代的漕运》,立刻列入1月书单。非常快乐的一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清史·送书#送书第8期,为大家献上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爱读书的你不要错过哦![可爱]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几天在看黄仁宇的《明代的漕运》,内容真的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可怕的翻译看的我头皮一紧,今晚立马主动加班搞校对去了。#书的力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 还行,读完《明代的漕运》,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写的还不错,文字流畅内容也不枯燥。不能自我革新的体制,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白银流入,物价波动,西北环境恶化,辽东战争需求)。漕军和解户,成为国家制度性的过度剥削的对象,以至于制度崩坏,一如今天的医生护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代的漕运》 仅仅20多万字 读起来心猿意马朝三暮四 花了两个多星期 因为是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 比较晦涩 引经据典的考据数字较多 收获是 对京杭大运河的了解再也不是“几乎没有”了 日后还会再读 希望还能这样静下心来 (封面设计很棒展开是彩色的大运河全景地图 #2016第16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明代的漕运》 ★★★ “漕运这块是很有些读头但翻译太拗口了。阅读起来实在是……”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百天阅读计划# 61/100,明代的漕运。我喜欢书的封面,展开是张地图,设计很棒[爱你]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感兴趣,有些琐碎,但是我喜欢黄仁宇的书啊,文字读起来爽快[馋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明代的漕运》 我的评分:★★★ 效率低下层层盘剥,官员对巧取豪夺,钻营私利是不遗余力,自上而下中饱私囊花样百出,贸易流通掣肘于此。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影# 《明代的漕运》黄仁宇著 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此为全集本第一册,亦著者的博士论文,其答辩委员会中还有余英时先生。有读完明实录的功底,再写明朝的选题,较为容易。著者巧妙的将材料堆积和课题讨论相结合,对有明一代漕运的背景、相关机构、漕粮运输等问题加以探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三才图会》札记:明代人的地图绘制》三才图会的地图绘制代表着明代的地图绘制方法和水平,其地图绘制无固定方向指向,以横幅地图居多,如《漕运图》,其方向设置为左北右南,上东下西,海上陆下。而《《三才图会》札记:明代人的地图绘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美国人写中国古代史,我以为该看明代的漕运,而非明朝那些事。读西方人写自己的发展,可以看布罗代尔正好也是写同时代的这本书。 爱都新天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黄仁宇作品】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现代中国的历程,缅北之战,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关系千万重,回忆录黄河青山,地北天南叙古今,大历史不会萎缩,放宽历史的视界,明代的漕运,汴京残梦,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湘军廖正华:左宗棠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书香可人:#读书之道#《天下郡国利病书》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之道#《天下郡国利病书》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書單#「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閻步克「近代中國的變局」郭廷以「明代的漕運(1368-1644)」黃仁宇「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保羅科爾賀「清日戰爭」宗澤亞「晚清史新編」戴鞍鋼「番薯人的故事」考古人类学隨筆」張光直「考古學導論」(英)戈登 柴爾德「吳宓與陳寅恪」吳學昭「東晉門閥政治」田餘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