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刘澜每日一书# 《菊与刀》书架上有这本书的中英文版,却一直没有读过。作者另外有部写文化模式的名作,也买来了,也只是翻过开头。今天在高铁上两个多小时读完,觉得作为经典,读原文还是必要的。不一定是明明白白“学”到了什么,而是“感受”到很多。 昌邑·北孟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起了菊与刀//@三葛格-红烧肉: //@黄靖翔:你们说~他侍的是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美国人类学家队日本民族的剖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了解某些我们身边的民族,更好的应付他们,就像当年的美国一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成就】7 【幸福】7 【昨日感悟】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青蛙要早点吞。 【今日三件事】 1. 开户 2. 看完《菊与刀》 3. 锻炼腰腹 【小确幸】 听听歌@十点读书会 @古典 @tina_雨小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书语】对民族间的差异进行系统研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心。只有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的人,才会有超乎寻常的宽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是一样,如果人们还在战战兢兢地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只相信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解决办法时,文化的比较研究就不能发展。——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插图评注版)》 ★★★★ “如果对比于日本,中国的宽容精神恰似流水。水和刀无法相比锋利,然而刀再利也不能断水。”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带着微博去旅行#815名古屋市役所的日本国旗降半旗,815,16京都体会古风日本,817奈良喂鹿,818城崎泡温泉,819,20,21大阪看现代化日本。菊与刀之国,传统对于他们来说,毋须继承,而是伴随成长,融于一体; 环保概念深入人心,但塑料袋和纸畅用,丝毫没有谈白色垃圾色变之忧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阅读记录#菊与刀第十一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任何时候读日本文学,都会深受其“菊与刀”的文化背景影响。虽然用这两个事物来概括整个民族的性情是有些不严谨,但是认真读完几个小说,就真的是会感受到,自己所有的想法中,理性的部分更加理性了,疯狂的部分更加疯狂了。这两方没有一点混杂的意思,而是都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有秩序地延伸下去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直想知道日本人为什么不能像德国人一样坦承自己的侵略历史,#菊与刀#给出了答案。其实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有别于中国,而且日本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如果你想从宏观上了解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性格,这本书推荐给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报恩文化与之对应的还不起愧疚是好是不好?菊与刀有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一次见到书虫,在11年版《菊与刀》的最后几页,乃木将军与俄国降将相互尊敬的故事被咬坏一点。如果不是中国的书虫讨厌乃木与斯托塞尔,那就是我保存书籍不当=_=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bully哪个国家都有的,日本“菊与刀”的民族性使得电影人把这种社会现象放大和极端化,所以才有了大逃杀,告白,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样的残酷青春电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于似乎微不足道的行动他们是那样大加指责,而对于似乎是罪大恶极的行径他们却心平气和地予以默认。 ———<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昼颜,似乎更想重读菊与刀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三十四夜: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二) 不知道中国有没有研究这个的。反正我是没看见有类似的文章出现,连类似菊与刀这种都没见中国有人写过 第三十四夜: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