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阅读记录#菊与刀第十一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带着微博去旅行#815名古屋市役所的日本国旗降半旗,815,16京都体会古风日本,817奈良喂鹿,818城崎泡温泉,819,20,21大阪看现代化日本。菊与刀之国,传统对于他们来说,毋须继承,而是伴随成长,融于一体; 环保概念深入人心,但塑料袋和纸畅用,丝毫没有谈白色垃圾色变之忧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插图评注版)》 ★★★★ “如果对比于日本,中国的宽容精神恰似流水。水和刀无法相比锋利,然而刀再利也不能断水。”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书语】对民族间的差异进行系统研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心。只有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的人,才会有超乎寻常的宽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是一样,如果人们还在战战兢兢地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只相信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解决办法时,文化的比较研究就不能发展。——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成就】7 【幸福】7 【昨日感悟】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青蛙要早点吞。 【今日三件事】 1. 开户 2. 看完《菊与刀》 3. 锻炼腰腹 【小确幸】 听听歌@十点读书会 @古典 @tina_雨小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美国人类学家队日本民族的剖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了解某些我们身边的民族,更好的应付他们,就像当年的美国一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8天,要深刻的谈对一个之前从未了解的地方各方面的感受,无异于是管中窥豹。但8天时间里,却被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即尽量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而想要不给人添麻烦,就必须事事处处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菊与刀,清淡如菊,拔刀见血。所以才会如此感慨和震撼吧。世界很大,真应该多去看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始终还是很牛逼的。他在亚洲,还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发明创造,他的音乐,他的电影电视,他的性文化,他的超级跨国公司,他的动漫,他的方便面,他的文学,他的城市,他的旧唐遗风,他的唯美,他的菊与刀,还是那么撼动人心。我们就不能学学他的长处么?我们除了窝里斗牛逼,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只鸟看着天上有乌云,以为穿过乌黑的云层就能看见背后的晴空。它想着乌云一定很黑,于是练习在黑暗中飞翔的能力。终于到了穿越云层的那天,它振翅高飞,刚飞近一些,却发现乌云里面竟然是电闪雷鸣。#读菊与刀之前的我,和读完之后的心境#剑士可以战胜剑士,剑士没法战胜商人,游戏规则都相差甚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对于日本,我觉得大家不要只通过“右翼分子”去了解她,安倍集团的做法的确令人痛恨,但每个民族的人也都会良莠不齐。对于这个国度,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她,审视她,辨别她。了解日本,推荐大家看一下《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本书是三部有关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的合集。武士道被称为日本人的“自知之明”,菊与刀被称为美国人的“旁观者清”,五轮书被称为日本的孙子兵法。仁慈与诚实,真诚与荣誉,忠实与勇气,思想与谋略,这是新的武士道精神,我们从中不...@掌阅iReader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了解日本人,需看《菊与刀》;想了解XX,请看勇者大冒险第十七集《菊与矛》[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拖了好多天才把薄薄的《菊与刀》看完,然后发现日本虽借鉴中国的文化,但差异甚多,已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古怪文化。一个矛盾,将各就其位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民族。正如佩刀者要对刀的闪闪发光负责,一个人必须对他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刀不是进攻的象征,而是理想化的自我负责的人的一个比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泛胃酸的人还是少看日本人的故事,尴尬症一阵阵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六天 菊与刀 111-121。@南宫莫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再读造物有灵且美就很能体会日本美学表达,还是日本人自己写的美学更靠近一些,一直也没有去读菊与刀之类的,极度矛盾性的统一做到淋漓尽致也就是日本美学了,其它美学大抵就是跪了,下巴掉了。。日本美学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峰划过柔软的心脏。。非常之美吧,那就是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