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浮士德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唉,最初的回响也寂然无声,我的悲歌将为陌生的人群而唱】——《浮士德》-献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漫画的记号身体两意性 半透明的语言 这些在「文学」这个章节中被东浩纪提出的概念在我看来都是很莫名其妙的 甚至显得他并不了解文学史 尤其日本以外的世界范围的文学思潮的历史 这些概念是拿本神曲呀浮士德呀这样的作品就能破的概念(漫画的两意性这个考察手冢受电影影响的事实 可以得到更好的线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送UNIQ去EMA# 围绕在你周围的,只有令你毛骨悚然的笑声。《浮士德》中的恶魔墨菲斯特对上帝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多看笔记# “一个天才和地狱没有丝毫瓜葛,这样的事情你信吗?不信!艺术家是罪犯和疯子的兄弟。你以为,每一部娱乐作品的作者都是在不了解罪犯和疯子生活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的吗?什么是病态,什么是健康!…” 摘自《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屈恩的生平》 @多看阅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樊修章的《浮士德》最惊悚就是冷不丁一句“龟儿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魔鬼夜访钱钟书》恍恍忽竟为他人做传。“我”竟成裹紧衣袖忠厚老实典型国人代表,硬将自己浮士德身份谦逊说成乡下人;如此美化魔鬼糜菲斯特形象,也是世态炎凉借糜之口言己之哀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亚普罗式文化中的人们,一切足以引起改变的要素都被遏制着。跨越因此筑下的鸿沟,会是一次浮士德式的摸索和探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到#《佛罗伦萨之夜》;著者海涅;@上海译文;2015; 本书采撷了海涅的三部中篇小说和一部可与歌德的不朽诗剧《浮士德》媲美、鲜为人知的散文剧本《浮士德博士》,两者同工异曲,两厢对照阅读相当精彩,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谈。 馆藏链接: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带着微博去云南##带着微博去旅行#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 (《荷马史诗》)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霄特》)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随笔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想看乌格里诺的故事,但是神曲看不懂,浮士德买在那里就翻过一次[拜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作者还有一部叫《浮士德夫人》的也好好看//@Chansuu:看过[互粉]好看 //@灿烈的Wi-Fi:@Chansuu //@Axian流水的爱豆铁打的我:好喜欢这个故事啊!//@周泽楷太太蛋卷: //@大将_妖妖我不做人啦_:魔法使之嫁啊!!!!!男主明明超级帅 //@Rainight-:看了好幾遍好喜歡這樣的故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生——每个人都有。但只有少数人了解人生。——歌德《浮士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浮士德的苦艾酒 - Cradle of Filth//@Todeswunsch_梦一666: 苦艾酒w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臥虎山房讀書記#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Faustian。浮士德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这两种文化观很可以用来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好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1年凭借《浮士德》擒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俄罗斯电影大师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继《俄罗斯方舟》取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之后,此次新作《占领下的卢浮宫》对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法国卢浮宫。导演将时空拽回二战时期,探究纳粹占领下艺术与政治的内核关联。影片已入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仿若李斯特与前世的对话,或者说李斯特根本就是浮士德。 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李斯特 浮士德 交响曲 伯恩斯坦 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