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隐忍着悲怆的琵琶声;那“我整个的一生都是为你而活,而你从来都没有认识过我”。唉,爱情从来都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时读的时候觉得茨威格简直直男癌晚期,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又想通了一些——这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情感至少体现了一份忠诚,对自我的忠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将他们的全部热情集中起来。其余的人则在社交活动中滥用自己的感情。在卿卿我我中把自己的感情消磨殆尽。茨威格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奥地利〕斯特凡·茨威格著,韩耀成等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正在收听曹卉娟的单曲《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来自@QQ音乐 百万正版无损曲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一个故事,一种命运,一场悲剧。真心总被辜负,人生总是游戏。风花雪月,你有多温柔,夜色朦胧,你有多爱我,马来狂人,你有多情迷,陌生如你,该有多伤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尚可,影像上又有李屏宾帮着把关,整体的还原还算成功。把茨威格小说中的故事移植到本土,放在民国的大环境下也算合情合理。不过老徐的视听表达还是有些问题,旁白用的太多太滥几乎贯穿全片,一个好的电影导演要切记慎用旁..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共收录六篇短文:普拉斯特的春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马来狂人、夜色朦胧、里昂的婚礼、家庭女教师)有感: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我知晓的最动人伟大的单恋 2.《马来狂人》明明是一个疯癫寂寞的抖m一见钟情的故事 3.茨威格太擅长描写边缘之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喜欢#喜马拉雅#上一菲芷若小主的节目《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一起听听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分享自@喜马拉雅FM)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13岁的小女孩,因为爱,忍不住亲吻他曾摸过的门把,似乎还能感受留下的温度;偷捡他扔下的烟头,把他嘴唇碰过的东西当作宝物;躲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目光一直追随他的身影,任凭小心脏砰砰乱跳。好笑又感动,在一个讲不清爱情是什么的年纪,却深深地爱着。 日本·东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夜晚不是个好东西,音乐不是个好东西。听宋胖子《给抱着盒子的姑娘》,莫名觉得自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主。想起老徐的眼神,竟然哭了起来。事到如今我已不能再归还那颗沙砾,不知闪烁的微弱光芒能否继续滋养我世界里的小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从未后悔过"“没有你的日子,我的人生毫无意义”。。读完了。或许感情的世界本身就是专一又孤独,纠缠才是自私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འགྱུར་རྩོམ་མུ་འགོད། བུད་མེད་ཆ་མེད་ཅིག་གིས་བསྐུར་ཡོང་བའི་འཕྲིན་ཡིག(7) 译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象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 这根发条在暗中为你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 向它匆匆瞥了一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休息的时候看见一句话,“告诉我你在乎,山穷水尽我也等”。突然想起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也写过类似这样的片段。“你的声音有一种魔力,只要你呼唤我,就算我已经躺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你走。”拍成电影的那位女主,三次见男主,都是他才华横溢,纵情声色的正当时。女主在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什么朋友,什么自尊!你的声音有一种魔力,我一听到你的声音就想跟你走,哪怕我在坟墓里,也会有一股力量,促使我站起来,跟你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琵琶语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是谁 谁还会在每年你的生日老送你白玫瑰呢 花瓶将要空空的供在那里 一年一度的在你周围吹拂着微弱的气息 而我轻微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 我写不下去了 亲爱的 保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