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金锁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 ——《金锁记》张爱玲#每月一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再读《金锁记》》再读《金锁记》敝旧的太阳——没有。淡淡的墨云不情愿铺张。张爱玲为何要戳穿它?人性不可被人看得太真,只要鬼不拒绝就好。其实,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可以如虹、如洪或者风平浪静的小溪再读《金锁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是七月底的时候,疯狂迷张爱玲,开始懂张爱玲。沉香屑,金锁记,色戒,我最爱的都是短篇。今天是白露,今天是张爱玲女士逝世20周年。愿如有来生,不在受尽磨难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听闻你是在95年去世的 而我正是在那年出生 初中的时候看你的书 倾城之恋 半生缘 金锁记 太多太多了 已经记不清为何会喜欢你 喜欢你在国外读书那股高傲气亦或是笔下尖锐锋利的文风 纪念你 也是纪念当时的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金锁记里面没有人叫金锁//@licoco313:金锁记中的金锁写的就是她自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倾城之恋》《金锁记》都是十多年前看的了,棒棒的[good]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么多牛逼闪闪的作品,跑去一查竟都是二十多岁时候写的。23岁写出读了就让人跪倒的《金锁记》,她实在是知道太多故事,懂得太多人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和书真是看眼缘的,认识我超过五年的都知道我对张是黑转脑残粉的。我高一的时候看倾城之恋,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有什么特别好的,为什么那么多人把张爱玲奉若神明的。上了大学以后偶然看到小团圆和金锁记,是一下子被镇住了。再回头看倾城之恋才发现它的好。所以过几年我真成了毛姆的粉也说不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廣州宣傳金鎖記......謝謝傳媒朋友的支持,十二月十一日、十二日,舞台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金锁记跳戏连城诀。万门八子,湘鄂贵胄,名字从土,土生金,想是万震山改的,追金逐利是连城诀的内核,因而产生的欺骗和怀疑构成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仅有的温馨桥段,丁典说凌小姐只需一个暗示他便把连城诀给她,狄云听到师妹唤女儿空心菜,水笙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裹挟在绝望中的笑靥,更是凄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续,如同婴儿的哭泣。她接不上气来,歇了半晌。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长安又吹起口琴。"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金锁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焦媛: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曹七巧】“舞台剧女王”@焦媛 说: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就像红酒,愈久弥香。《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性格病态,行为乖戾。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曹七巧,只是我们不相信或者不敢面对。我把她展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看到自己的内心,这一点是很恐怖的>>>http://t.cn/RURk3g6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张爱玲 《金锁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爱玲#那年无意中读了她的《金锁记》,对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作者产生了好奇,而她也就成了一个传奇------她是青花瓷上的浓淡转笔,是曲调里的抑扬顿挫,点点滴滴都是才情,清冷的幽光,暗藏一生辗转几多忧伤。终其一生,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听天由命地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简直是我人生中画作的巅峰~@kathychang_金锁记 都是你艾特我,我来交作业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金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