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城邦暴力团(上)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翻了一晚上都翻不出来城邦暴力团的上册上当当一找店家跟我讲这书要绝版了卖300块一本为啥这样的书会绝版?!这样的书居然都没人看了么那大家都在看啥书?!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读过图书《城邦暴力团(上)》我的评分:★★☆☆☆ (来自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今日奇妙事件:wb随手划到未关注博主的博文,里面提及了几首歌,评论附注了词作名字随后脑子里盘桓着“城邦暴力团”这个词组,久久不散,上豆瓣搜索,发现是几个月前浏览过的一本书,作者正是那位作词人经常会这样,看过就忘了的,边边角角的信息,某一天忽然组合起来像是遗落在角落的拼图被找到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城邦暴力团 上、下》张大春著。这是一个关于“逃跑”的现代武侠小说。现代人空有一身本事,就是为了逃离这个社会、逃离这个体制、逃离种种一切的媚俗。只有这样,你才能生存,才能“像个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小说《城邦暴力团》最独出机杼之处在于把几十年来两岸三地的新闻串联,据不完全统计,小说中提及的真实历史事件多达上百件。当时,张大春在报社工作,早上六点半到报社后,先看30多份旧报纸。然后挑出最有趣,或是最能刺激读者耳目的新闻,把新闻大致的内容改写成小说情节,每天连载1100字左右。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马克一下最近准备要看or一起看的东西最近在微信读书上听矮大紧指北记下来的要看的东西1、王朔2、张大春 城邦暴力团3、牡丹花下+原版老电影4、敦刻尔克——诺兰导演其他外加Rachel新闻直播间美剧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下午去听了吴老师的课,讲《城邦暴力团》,算了一下我有一年半没去上过课了,信息量大到满当当的记了8页笔记。晚上和苏雅恰饭,没想到她不仅研究方向和我一样,连嗜好口味性格都和我一模一样,爱了爱了,差距就是她比我温柔好多!回来码完最后的结语,paper二稿暂且完毕。感觉自己写的不够好,有些地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城邦暴力团 张大春,线索太多了,作者最后应该没写完。书中线索上可及吕四娘,下可达建丰。漕帮和洪门的争斗被作者放大到可以影响诸多历史事件的关键节点。在有据可查的资料里追索出整整一套证据链,但是作者在背后隐隐然的笑,"那些都是我的虚构的搭接"主角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奇门遁甲"的世界,但精巧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0 18:13:53
的评论回望2019就看了这么几本书,2020要加油了!1. Al 未来2. Al 进化论 解码人工智能商业场景与案例3.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4.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5. 世界是部金融史6. 金融的逻辑7. 货币战争8. 市委书记9. 城邦暴力团(上)10.古董局中局11.省委大院12.麦肯锡思维13.万万没想到:用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夫子难自遁,红莲太妖娆。书籍《城邦暴力团(上)》 (来自豆瓣)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城邦暴力团》看完,这基本上是迄今为止最杀脑细胞的阅读经历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过头看看豆瓣上给《姑获鸟之夏》和《城邦暴力团》打了五星的人,基本上可以把症状归结为没见过世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优酷网点开张大春的一席话脱口秀节目《未完成的》。首先的印象是先生气质上好像刘特,说话随性、沉静却出口成章,似我故人。再是他沉静的外表下敏锐的思维及至深的个人修养,令人折服。暗暗庆幸又发现了一个值得去了解的作家。曾知道他的《城邦暴力团》,但没读过,今后有空一定读。推荐这期节目。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分享了《城邦暴力团(上)》这本书,快来看看吧!城邦暴力团(上)-张... 另一个世界,很精妙的故事[赞] 海德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林培源:张大春讲到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极短篇,“未完成”的作品。他的小说我读得很少,连《城邦暴力团》也没读过有一年他去深大讲座,讲词学大家吴梅,讲他如何写《城邦暴力团》,他身上有传统士人的风骨和气度,我们这辈写作者,少了些传统风韵,面对前辈,还真的需要迎头而上,步步紧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城邦暴力团 上、下》张大春著。这是一个关于“逃跑”的现代武侠小说。现代人空有一身本事,就是为了逃离这个社会、逃离这个体制、逃离种种一切的媚俗。只有这样,你才能生存,才能“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