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道德经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严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名遵(据说原名庄君平,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蜀郡成都市人。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因势导之以善”,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道德经》,原来叫《老子》,有通行本,帛书甲乙本,竹简本,其他版本。 通行本就是《道德经》,是 河上公、王弼等人故意篡改《老子》而成的。 后来,唐玄宗把《老子》(王弼本)尊为《道德经》。 … 所以现在的《道德经》是 伪《老子》。 当然你可以去看帛书本《老子》、竹简本《老子》[哆啦A梦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道『老子道德经全文--老子他说--手机实修驿站』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入道何需想清楚?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道就是规律,是世间万物一切运行的法则,无论你想不想,就已经在道之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遵道贵德》遵道贵德那秋生 那秋生 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与“德”?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对此作了一番字面意义的解释,可谓通俗易懂,让人茅塞顿开。 先说“道”字的结构:两点在遵道贵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道德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道德经第49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按:道法天成,有缘者得之,有德者居之。道婴初成,为防悦目玄览之忧,当常以仁人之心度人,慧而不用全以浑沌之心孩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读《道德经》:每日一得(之七)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最好的善像水一样,低沉、内敛、含蓄、包容,处于低处,不与万物争宠。“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不张扬个性, ...(发自@微博桌面 微博桌面首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道德经读的我心惊肉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龙门洞“始于春秋,建于西汉”。相传西周的函谷关令尹喜,助老子作《道德经》五千言后,弃职归山,隐居这里,始名灵仙岩。金元时期,道教“七真人”之马丹阳、丘处机在此修炼传道,丘处机由宝鸡磻溪来此栖居,在此修行七载,时称龙门山,后山脚下仅有奉祀大禹治水的一座禹王庙,后改山名为龙门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道家文化#【道德经】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希望以後能出道德經和南華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用的过程就是“损之又损”的过程,“无为”是一个精进的过程,最终就能到达“无为而无不为”。本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为道”——《道德经》五千言其实也是讲了这二个字,就是“为道”! 我分享了赵妙果老师分享如何理解老子的“取天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晚上竟然忘记分享余道长的博客里面博文一篇[汗],我不是忠粉,容我罚自己去抄一遍<<道德经>>[微风][微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天读经典:‖《道德经·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翻译:想站得高反而站不稳,想迈着大步走得快反而走不远;自我表现反而名气不大,自以为是反而声誉不高,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超人。 @渭南青年网v @西山书客谭旭东@陈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文看不懂怪读者,比如道德经等,越难懂越有水平。西文看不懂一般怪说者语焉不详,尤其是现代。实际上,任何事情如果不能用平直语言解释的话就说明你理解不够透彻,再进一步说,任何事情如果不能编程的话就是你理解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