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我的评分:★★★ 薄薄的一小册,却几乎每一页都冒出来个新人名。不愧是马尔克斯,即便是场血腥事件也不忘记写上一段维系多年的深情。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宿命让我们隐遁,也让我们无处可逃吧。其实宿命也就罢了,宿命感才是最恐怖的。 ——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左马右各7月13日笔记》“我觉得自己从镜子里走出来了。”这是马尔克斯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写下的一句话(引自该书67页)。如果不联系书中的故事情境,仅仅看这一句话,任何读到它的人都不左马右各7月13日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7月14日《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在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几乎是立刻想去上网搜索书评。但理智阻止了我的动作,让我在一片混乱中坐下来打字。 我很难讲清这个讲述谋杀故事的小说是不是推理小说,就像我很难...(阅读全文: 网页链接 下载LOFTER客户端: 移动客户端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我的评分:★★★★ 写作天赋这种东西真是只能羡慕,把故事讲得这么丰富这么流畅节奏这么好。看到布恩迪亚上校的名字一惊,原来老马不仅每一本书的人物关系纷繁复杂,而且书与书之间还有联系。#2016年看完的第52本#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是她夺去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贞。她教给我们的比我们应该懂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一张空荡荡的床更让人悲伤。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她没有丝毫迟疑,几号立刻就念出了那个名字。她在黑暗中搜寻,只一眼便从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众多极易混淆的姓名中找到了它。她用精准的飞镖将它钉在墙上,仿佛它是一只没有意志的蝴蝶,对它的审批早已写就。《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加西亚·马尔克斯 (56号 张小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圣地亚哥·纳萨尔在被杀的那天,清晨五点半就起床了,因为主教将乘船到来,他将要前去迎候……“,马尔克斯的作品,比长篇《百年孤独》更魔幻、更震撼人心。不知道能否将”纳萨尔“,替换为”范加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GIF】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写得挺好的,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本书。哎呦,我爱上了马尔克斯。其实从去年重读《百年孤独》之后就爱上了。在巴塞罗那的书店,拿着《百年孤独》西语版的图片用英语问店员有没有这本书,店员说有并告诉我在哪里,末了特意加了句“in Spanish?”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我的评分:★★★★★ 感觉像唐传奇,非常紧凑有张力。但又不是传奇,而是非常真实,好像最后杀人时候的每一刀都砍在自己的身上。不是兄弟两在谋杀,更像是全小镇在谋杀,甚至是全人类在谋杀!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正在看【《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分享给你,一起看吧!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除了当事人,所有人都知道他即将要死;凶手事先张扬就是为了有人阻止自己,结果在各种阴差阳错的巧合之下,没有一个人成功阻止。许多人物轮番登场,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主角的死亡,这就是宿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无论演出者还是书写者都深深沉浸在对命运的痴迷不止与不得其解中,其本身则简直神秘得令人感到无趣。”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我的评分:★★★★ 故事很有张力,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那种。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加西亚·马尔克斯 “好吧,”他说,“我来了。” 他带来的一只行李箱中塞满了准备留下来穿的换洗衣物,另一只一样的箱子里装着她给他写的近两千封信。信件按照日期码放得齐齐整整,每一捆都用彩色绸带系好,一封也没有拆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