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九八四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时好久以前看了一本书,其中某个细节就停留在脑海里,你都不记得它是哪里看来的了,当重看那本书,又看到这个细节时,才恍然大悟,可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它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就像《一九八四》中的这段,阳光下的院子里一个粗壮的女人边干活边唱歌,也许是太有画面感了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自由就是可以自由地说二加二等于四。如果这一点确定无疑,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著,唐建清/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摘录来自: 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 (译文名著精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12-31T16:00:00+00:00. iBooks.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年画一次眼睛,今年比去年进步了; 一年看一次一九八四,却越来越看不懂了。 [悲催][悲催]#24h全球现场# 绍兴·城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一九八四写书评,越写越觉得不大适宜表达出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被那种生命走到尽头的大荒凉和无能无力深深震撼。这本书和加缪的《局外人》在高潮部分有点相似,不同在最后的结果处理中,《局外人》中的“我”没有被教父所谓的上帝“感化”,颇有种苏格打底式的坚持。但此书,算是另一种触动和悲凉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九八四·植物干花项链【将自然戴在身上】 岁月的侵蚀,会让某些事物显得更加珍贵。把时光凝固住的植物干花项链,正如你们的友谊一般,值得一辈子去收藏。(分享自 @礼物说)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 对于内心中经历过的痛苦感受,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痛苦的来源,也不是痛苦的类型,而是自我对痛苦的意识以及之后的反应。有时候我们会误解痛苦的意义。我们走不出痛苦,不仅因为痛苦过于深重,也因为我们沉溺其中,缺乏走出的动力。——《生于一九八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九八四》这本书居然是我们结课读后感的书目,现在还感觉难以置信 //@璇璇璇_璇走鱼尾纹:wok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老舍先生曾经认为 一九八四是无稽之谈 是作者的狂妄臆想 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在太平湖边吧//@Tatsu27_KHR://@阿妁同学:看到霸王别姬就难受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最厌恶的就是这一段 //@幕斯:半夜看完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过去被擦掉了,擦掉本身被遗忘了,谎言成为真理。 ——《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著,唐建清/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6年8月,青年作家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这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我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郝景芳的签名本价格近来飙升,我有这本《生于一九八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限今日#《生于一九八四》:部分内容暗合《一九八四》,从《一九八四》出发,写真实世界一九八四年之后发生的种种意味深长的变化;《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成名作、代表作!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头看看我的全部作品,我看到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同时,写出来的书总无一例外地没有生气,蜕化成华而不实的段落,无意义句子的装饰形容词,而且总的来说,是自欺欺人之作“。今天偶尔看到了乔治.奥威尔在写于《一九八四》前言里面的最后一句话。心里百味杂陈,那些褒义的标签自不用我说,但是我实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了乔治·奥威尓的小说《一九八四》,强烈推荐这政治寓言小说,作者描述了处于极权主义社会人的极端生存状态,社会充斥着谎言、暴力、恐惧,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甚至亲人之间的相互揭发,都要效忠于D,著名的口号:“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无知是力量。”这完全是为某些国家量身定做的小说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他们不到觉悟的时候,就不会造反; 他们不造反,就不会觉悟。 《一九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