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碧奴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再三犹豫后还是决定读一读苏童的《碧奴》。一直觉得他书的情节难懂,晦涩,只是文字中透露的美感不言而喻。“深邃”二字以此形容苏童的文字是现阶段的感受。此书的出处源自“孟姜女哭长城”,至于,我对孟姜女了解多少?实话实说,少之又少,不过,或许读完《碧奴》后,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也许是自己的知识结构太过浅薄,不太喜欢这个故事。似乎没有读出更多的东西,对一些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出场存在莫名其妙甚至不解的阅读感受,对一些夸张暴露的描写产生了反感。或许也正因为作家对重述神话作出了颠覆性的解读吧。从我的阅读角度而言,更喜欢李锐的《人间》和苏童的《碧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苏童,《碧奴》,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文学推送#[苏童]原名童忠贵,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2015年8月16日,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苏童的《碧奴》。耳熟能祥的孟姜女哭长城,在他笔下故事丰润起来,全文就是主人公“在路上,去寻找”的社会纪实,串场人物过于类型化。黑色荒诞,语言凝炼优美,美中不足之处是结尾不够爆发,张力不足。浅尝辄止的结束并不会让人有回味无穷之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3页第四行#包里只有一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第四行是二老对翠翠讲的话。第一次见面,晚天碧水,一个神往倾心一个浑然不觉,恰当好。最近晚上听边城,白天看边城,茶峒碧溪岨风光旖旎。下一部想看苏童先生的《碧奴》。@一笺_眉骨 @一路走走走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格非《春尽江南》:“在等候头发晾干的那段间歇,庞家玉歪在床上,手里拿着一本苏童的《碧奴》,可一个字都看不下去”。为什么看不下去呢?心不在焉,另有所思,寻常叙事逻辑大概如此推进。为什么非桥接一本2006年出版的“重述神话”序列中的小说呢?大概格非也看不下去,遂有了下文的端午将此书从梦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两天在看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想起了阿莱的蘑菇、苏童的碧奴,和这个如生的栩栩,都好喜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读书,读好书#【苏童:《河岸》】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又及,关于阿青和碧奴✔每次浇水修枝时都是我和牛颖的黄段子小电影播放时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总算联系上了当年苏童签售他的《碧奴》时问我是不是宜兴人,原来出处在这里。我们本家也出过如此了不起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碧奴》另一版本的孟姜女哭长城,一路走来荒诞又凄凉,这是一本童话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正小姐--春约书屋】 #《碧奴》# 苏童带我们回到遥远的古代,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现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精心动魄的精彩场景碧奴的坚韧与忠贞击退了世俗的阴谋、人性的丑恶,这个在权势压迫下的底层女子以自己的痴情、善良在沧桑乱世中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来自当当网)by:140434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为书斋#好多年前的一场葬礼出现在无数孩子的夜梦中。老人的回忆冗长而哀伤,就像一匹粗壮的黑帛被耐心地铺展开来,一寸一寸地铺开,孩子们在最伤心处剪断它,于是无数噩梦的花朵得以尽情绽放。——苏童 《碧奴》 早上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是国王都要修长城的。” 《碧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是一部奇幻、爱情小说,属于“重述神话”的写作。作者苏童将主人公的名字由孟姜女改为碧奴,以后现代手法解构传统神话。写了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作刺客示众街头、众青蛙共赴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