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告别圆舞曲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世间任何人都在完成一项事业,无论它多么微小,但恰是这个,也唯有这个,赋予人价值。人类存在的整个价值就在于超越自我,存在于自我之外,存在于他人中并为他人而存在。——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昆叔的告别圆舞曲。托马斯曼的魔山。村上的1Q84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比尔布莱森的小不列颠札记。 //@KK_暂退战司考:马 //@陌迹_moki: //@NSD花繁://@纳斯德成龙十三姨: //@宅腐集中营:get~mark~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预告发发发#栀子飘香,又逢一年毕业时,淡淡的栀子花香,满空弥漫着属于这一季特有的离绪。米 兰·昆德拉在《告别圆舞曲》中写道,聚会都是为了告别。但是,别离也可以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年轻不打烊,青春未散场;爱情不毕业,友情不永伤。愿人生无四季,唯有毕业季。欢迎收听本期【心灵之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喜欢《告别圆舞曲》 //@十八度灰藝術館: //@徐彬刺激1995: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Original Soundtrack Recording)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Original Soundtrack Recording)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布拉格之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笔记# “对秩序的渴望是一种正当的借口,藉此,人对人的仇恨就堂而皇之地掩盖了人的罪孽。” ——《告别圆舞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因为真诚需要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是年岁的成果。——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进度#《告别圆舞曲》米兰·昆德拉。小说通过转换角色视角,交叉叙事,讲述了一个死亡故事。雅库布将露辛娜当作了死亡本能长期压抑后爆发的假想敌人,他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斗争其实也是长期寻仇却得到永劫同归困境的反讽,然而“受迫害者并不比迫害者更高贵”,更是作者施加于他的黑色幽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告别圆舞曲》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bilibili#用霍三预告打开TFP UP主:告别圆舞曲 用霍三预告打开TF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即便您违着我的意愿行事,我依然还是你的朋友,即便我不同意您的言行,我还是会帮助您的。——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港作家马家辉说,每个人去不同的城市都有隐隐的理由。从第一次阅读《告别圆舞曲》,就开始憧憬捷克,但我真心不太喜欢布拉格的感觉,太过古老,让人想回归。“所谓美,就是星光一闪的瞬间,两个不同的时代跨越岁月的距离突然相遇”——引用《笑忘录》中的一句以结束我的布拉格之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告别圆舞曲》里一医生把自己的精液用某特殊注射器注入女病人体内,由此发生系列故事。一性学教授认为提供精液应该是匿名、无偿且要有很多的爱;他认为昆德拉应陈述提供精液者的道德之美。昆德拉说这是小说不必当真。于是性学教授说不应该把该小说当真?昆德拉的结论:再没有比懂得幽默更困难的事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比我预想的迟,YOKO死掉了。告别圆舞曲之后,从此天光云影,留下的无所谓贪生怕死。[喵喵][喵喵][喵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告别圆舞曲》 我的评分:★★★★ 人生就是一场可怕的戏剧。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终于可以关掉所有闹钟了,可以休假了。这个自然醒的早晨,读完《告别圆舞曲》。阅读昆德拉从来不轻松,总要绷得很紧跟着他进入一个又一个密集的话题;从来不“悦读”,你总是变成他的人物,从头到尾被嘲弄。能不受伤?能不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乡下故意没装宽带,辅导孩子功课陪玩之余看完了《告别圆舞曲》和半本《绿皮火车》。周云蓬还是很有才气的,联想到绿妖,她的北京小兽我也读过。两个都有才气的人未必能偕老一生。世事总比想象更琐碎世俗脆弱。陈丹燕的书我大学时读过,当时懊悔没有早点遇到。借给心心,她看得睡着,想来借早了。[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