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心灵的焦灼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心灵的焦灼》这本书里,茨威格试图将一位下等军官越来越投入也越来越扭曲的情感故事作为一个隐喻。相比儿女情长,人类更高一层的无能为力在于无法停止自掘坟墓——文化实体(cultural entities)此时已经高于个人命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身在热恋中的人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那他的受苦至少是咎由自取,然而谁要是为人所爱,自己心里却并未萌生爱恋,那他就无可挽救地彻底完了。因为那股激情的大小和限度不是由他来决定的,这一切都是超过了他本人的力量。 ――〔奥地利〕斯蒂芬·次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成长中的90后:时代的焦灼与心灵的渴望》引起热议的90后,成长在价值多元、物质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从小与网络新科技为伍,崇尚自由和个性,看似拥有一切,实际却一无所有。与此同时,90后心灵的成长中的90后:时代的焦灼与心灵的渴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同情的反作用》我认为男人最重要的三个素质分别是:责任心、上进心和同情心。《心灵的焦灼》探讨的便是同情心的作用力,作者区分了消极和积极这两种不同的同情心,强调与责任心相结合的同情心才是正确的同情的反作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夏日的焦灼,别忘记留给心灵一点冰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随时由于千奇百怪的偶然事件决定,恰恰是最最微不足道的外在的因素往往会增强或者削弱我们的勇气。——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写过情感的迷惘,心灵的焦灼然而还没看完。//@薛蛮子: //@雷颐: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来自己是愈加世俗之人,对物的热望是心灵愈发焦灼不安,少了对精神的追求与探寻,务实与务虚之间无法平衡,从此刻起,做一个踏实、平静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斯·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不费脑子的事,身体的疲劳会取代心灵的焦灼,酸痛感由肌肉和关节逐渐渗透至内心,把心里的巨大空洞填满。渐渐地,当这种酸痛的劳累也消失无踪的时候,人完成了某种形式的脱胎换骨。天突然就晴了,日光,不留一丝空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被命运沉重地伤害过一次的人永远是容易受伤的。 ——【奥地利】斯台芬•茨威格《爱与同情•心灵的焦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戏单原来这出戏叫《焦灼的心灵》@阎桂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