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解体诸因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单#《解体诸因》西泽保彦||说白了就是“分尸的一百种理由”+日常本格推理,或许该叫环形叙事,中间分部着各个节点,最后连接起来,回归到最初(差点剧透了什么…)因为各篇篇幅都很短,情景日常,读起来很有趣,纯逻辑推理占大部分,能把分尸这种杀人手法写出这么多理由也是厉害,最后脑洞就有点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解体诸因。一开始完全记不住书名,后来发现书说的就是杀人过程中分尸的理由。作为推理小说,形式新颖,所有小故事支线在最后一章串在一起很妙。但分尸理由很鬼扯,人物太多…到最后我也完全没太搞懂,也没有金田一那种震撼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动机之后只剩沉默:这谜一般的幼齿向封面,不知凤凰的美术编辑是哪里毕业的。很失望的一本,几乎看完想找个人大力摇肩膀问:这还是那个写出解体诸因的西泽保彦么?除了第二个故事迷路的男人还有些反讽暴风雪山庄模式的黑色幽默外,其他的故事都泛善可陈,无力吐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下最近很火的《灭罪师》推荐,怎么感觉好像抄了《解体诸因》…不行为了求证这个也得去买个会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随便看看#《解体诸因》by西泽保彦。封面是超可爱的小熊,很难想象这是一本分尸杀人推理的小说[笑cry]。号称“一点也不恐怖”的分尸推理,名副其实,真·不恐怖,甚至很好笑。剧情很有意思,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几个分尸案,最后串成了一个圈。让我困扰的是非常多的人名,我总是记不住谁是谁ORZ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西泽保彦的书果然好好看 解体诸因和死了七次的男人都好有趣 好早以前的书了但是想象力惊人[心][心][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荐书# 今天是解体诸因。最近三天看了三本西泽保彦了诶......感觉身体被掏空......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下去,试试看吧[害羞] 天津·辛庄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早去图书馆借书,三年后的第一次[笑cry]神奇的是居然能找到以前匆匆一瞥的《远去的家》,脑子一热就把仅有的两本片山恭一的书都借来。现在对日本文坛还是不了解。那里有成打的凑佳苗的推理、太宰治和渡边淳一。还有《解体诸因》,几经犹豫还是放弃,就是我太胆小了[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解体诸因》西泽保彦 :匠千晓系列是被朋友推荐才看的,没想到第一本随手搜的就是这本,比较重口,但看时候却不费力也会不有很深的恐惧感(可能因为都是以第三视角借以旁人之口的闲谈的缘故,)。刚开始是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构思都非常巧妙,倒数第二章是舞台剧剧本,算是比较大的案件,看的时候会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解体诸因》 我的评分:★★★★★ 偽短篇真長篇,最後一章才是本書最精彩的部分。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直是本格死忠,其他看不下去,目前为止的神作(除了占星术,占星术当时我看的时候已经看过少包了[拜拜])告白 告白 告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以及推荐下 解体诸因和她死去的那一晚 伊坂幸太郎的轻易不要看 你会被气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说到接近孩子的游戏感,我个人感觉就是道德与善恶感相对少一些。比如解体诸因,虽然推理小说中尸体都是为了解谜而出现的,但解体诸因中里面那些出现被分解的尸体,是为了完成“你看我正要展开好玩的解谜哦”的道具感特别强……像孩子的游戏一样。因为孩子相对而言对善恶感不是特别强,主要都为了好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推荐:作者西泽保彦,日本新本格时期最不容忽视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一九九五年获得岛田庄司赏识,出版了以匠千晓为主人公的短篇集《解体诸因》,立即获得了众多作家、读者及媒体的赞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你们口中的麻神写的什么瘠薄玩意还给8分多 解体诸因那么好才给7.9//@凑佳苗: 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解体诸因最后那个演技拙劣的舞台剧就特别加强了这种“好玩”感。当然并不是这本书觉得善恶无所谓,而是作者有点像一个geek,尸体是为了向大家展现自己想出的诡计的道具,所以比起一般推理小说多少会描绘见到尸体当事人悲痛等心情。解体诸因中全部略去,所以这种作为孩子的游戏的道具感就比较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完美无缺的名侦探》 我的评分:★★★ 不如解体诸因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