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温故一九四二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进老师讲的是“新历史主义”他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了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随后,我找了《温故一九四二》来读,很受触动。重返“一九四二”时空。我很快地从书中找到了关于《温故一九四二》的分析评价。这也是刘震云要写《温故一九四二》的一个原因。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蒋的这种态度,使受灾的几千万人只有吃树皮、稻草、干柴和“霉花”,而得不到一个政府所应承担的救济、调剂和帮助义务。............事情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大面积受灾和饿死人的情况下,政府向这个地区所征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不变。《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 第三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给儿子的信:读《安妮日记》 - 一凡,你读了《温故一九四二》,我再给你推荐一本书,《安妮日记》。我也是昨天才读完的。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蒋介石认为摆在1942年的大事有特别多,他唯一认为最小的一件事就是河南闹灾这件事。可恰恰就是因为他忽略了这些灾民 在1949年这些灾民做了一个选择,忽略了他。他就失去了大陆,退居了台湾。 《温故一九四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温故一九四二》 我的评分:★★★★★ 历史从来都是大而化之的。历史总是被筛选和被遗忘的。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 故乡面和花朵 一腔废话 手机 我叫刘跃进 温故一九四二 抄于《温故一九四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shit,最近看了《金陵十三钗》《温故一九四二》,心里已经够压抑了。这,整个人右又不好了……@四个木撇3丿 [蜡烛][蜡烛]//@李开复: [蜡烛] //@贺江兵:[蜡烛] //@王巍w:[蜡烛] //@段郎说事:昨晚看了,想哭[泪]飞来横祸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打開空調,裹著被子,抱盆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地鸡毛》原来有电视剧,真好奇短篇怎么拍成电视剧//@冯小刚:二十年前拍的电视剧,和震云合作的第一部戏,今天再看,突然发现《一地鸡毛》和《温故一九四二》骨子里是姊妹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刘震云为重温那段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历史,走访灾难的幸存者,完成调查体小说,他也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唯一记述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温故一九四二。说实话,我不懂,也不想趟进浑水,历史不会重演,不变的是人们口中的“潜规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我最想见到的是河南的刘震云,他的《温故一九四二》更是拍成了电影闻名全国。@文明濮阳 @中国文明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里,写的一段话,最近感触颇深,1942年,河南大旱饿死300万老百姓,于是日本人在河南发放救济粮,不当亡国奴就会饿死,日本人是居心叵测,可当时,罔顾老百姓生死,却又道貌岸然指责老百姓是亡国奴的政府,才是最该受批判的吧,让自己的老百姓在亡国奴和饿死里选,才是最大的失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蒋介石:河南究竟饿死了多少人? 李培基:官方统计1062人。 蒋介石:……那实际呢? 李培基:大概……300万。 ——冯小刚「温故一九四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锤即视感!!(刘震云,1978年河南省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温故一九四二》、《一地鸡毛》、《单位》等。2011年8月,他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cucn201白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读你”是我的痛苦》我因为心情不好,很久不写作。即使看一本书,也是断断续续的,一本书再也看不完了。我读这本书《温故一九四二》,是我们河南籍作家刘震云的著作,电影《一九四二》,是根据他的原著“读你”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