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岁时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岁时记#刚过下班的钟点,乌云蔽空。心下着急起来,稿子没改完,车没了油。急急结了稿,匆匆加满油,加速上高速。墨黑的云汹涌而来。跟着前车的红色尾灯驱弛。十数公里后,眼前一亮,风清云淡。不由得一怔,刚才是个幻象?往后视镜里一瞧,后方暗无天日。仿佛经历两个世界,其实只是驶过一片乌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姜白石《鹧鸪天·丁巳元日》“郁垒神荼”,二神名,相传能缚鬼。“郁垒”二字笔画甚繁,故儿童写不真也。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诗与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时节,临近仲夏时分。时光清闲,白日变得一天比一天长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清老照片】1919年正月二十九(3月1日),北京雍和宫“打鬼”。 “打鬼” 是京城百姓的俗称,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学名叫“祈愿大法会”之“金刚驱魔法舞”,是通过法舞仪式驱魔除障。 清《燕京岁时记》载:“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傩之遗风,亦所以根除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荆楚岁时记》之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问:为什么第七日是人日?答以下:1. 楚帛书甲篇:先有伏羲女娲夫妇生下四子,即为四神,代表四时(春夏秋冬),然后造地,最后造天。2. 楚帛书《墨子》卷十五《迎敌祠》:敌以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夕节日的风俗习惯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餐和宵夜都很赞,<岁时记&土蚝>,mark住名字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七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立秋 食俗】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有以秋水吞食c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馋嘴][馋嘴]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荆楚岁时记》讲元旦拜贺后说:“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可知六朝时代又出现了桃板。(作者按:该书通行本又在讲贴画鸡,悬苇索后说“插桃符其傍”,“桃符”二字有误,不取。)至迟到唐末,出现了“桃符”一词,韩鄂《四时纂要》明确指出:“仙木即今之桃符。”换言之,桃符即古之桃杖、桃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岁时记#“我从衣柜找出我的防风外套披上,走在半路,我就把拉链拉上了。当时是九月,那种非常典型的九月,白天像八月,晚上像十月;白天会让你清楚地意识到你人在哪里,晚上则会让你清楚地知道你该往哪里去。”(劳伦斯·布洛克《每个人都死了》)这是纽约的九月,不是广州今年多雨而又怀旧的九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关于“菖蒲”:1 《荆楚岁时记》有端午“以艾为虎,菖蒲为剑”,悬于门户驱邪避晦之说;2 《红楼梦》三十一回写端午,提过菖蒲,大户人家称“蒲艾簪门”;3 古人从菖蒲 艾草 石榴 香蒲 蜀葵 栀子等时节植物中选五种作端午清供,并称“午时花”;4 画家金农有“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岁时记坐了一晚上 没有带手机 写了六张试卷 回家的时候发现银泰都关了才晓得已经很迟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努力的 为了宇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歌发布#古风百合剧情歌【两心契】HB2迭里酒老婆生日快乐口牙[喵喵]!@迭里酒 感谢曲作@安靖羽 和词作@花---间 的授权策划:@Mashiro御憬_ 【总裁工作室】填词:纪苍颜【总裁工作室】翻唱:@秋镜归Jasmine 【岁时记】美工:@折酉良 【Ka.U】题字:@机智的可可 歌后:@好景轻拾 【岁时记】剧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夕的习俗——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5sing#我喜欢流羽「岁时记」的歌曲《【现耽剧情歌】活着·记priest《大哥》》【现耽剧情歌】活着·... ,更多歌曲在这里哦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