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岁时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我觉得好奇怪,百度大神上说《荆楚岁时记》上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后来是咋演变的成了现在的版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潭柘寺归来。独宿山中,印象最深莫过满寺蓊郁高树。冠盖如云,野风叠叠招摇。来得不巧,总听他说起五月间潭柘寺的丁香。目下深秋,最多还是柿子。待我老成传说,大概会归来捡拾此刻,好比松鼠捡拾它的坚果。以此慰籍荒凉岁月。#岁时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岁时记#栾树上的小灯笼一天红似一天,只不过隔了三天,走了八月,来了九月。时移色异,各自好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说# 在月球看到如蕤的 岁时记,内心有异样的起伏。曾经和家里人探讨过关于家中各个节气的特色美食,笑言自己想出一本美食册子关于节气 时令鲜蔬 以及专属美食的做法。表现形式就是照片图画文字,再者可以加拍个视频。所以遇见小森林发现岁时记那一瞬,特别特别激动。不断发现新世界发现有趣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古今图书集成》引《异苑》:“世有紫姑女,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嫉,死于正月十五夜。后人作其形,祭之曰:‘子胥不在,曹夫亦去,小姑可出。’捉者觉动,是神来矣。以占众事。胥,婿名也。曹夫,大妇也。”《荆楚岁时记》:“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本地人称为坑三姑娘,也有称为紫姑,其实就是厕神,主要用来占卜,这也是源远流长的民俗,南朝时候就有,梁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载:“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廿一》:“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荆楚岁时记中元, 马上倥偬写情怀, 是夜滋滋意恐迟, 烈日灼心迟迟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元黄昏以后,街巷儿童以荷叶燃灯,沿街唱曰:“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又以青蒿粘香而燃之,恍如万点流萤,谓之蒿子灯。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谓之莲花灯。——燕京岁时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悠悠笛韵牧羊曲…………煦煦春光扑蝶图 (旧时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届期士女相聚,扑蝶为戏,故又称扑蝶会。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长安 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已经把po主的相册全部翻完了,可是根本就不!够!看!「岁时记」系列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张!每次被自然之美震撼到的时候,都难免有将其记录下来的想法,苦于硬件不足技术又渣。本以为过眼美景已成憾事,妹想到啊在这里都寻回来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瓶子里的麦芽糖 《岁时记》第八章。 标签:古风 强强 HE 1V1 以及,常霄是攻! 捌:春意醉浓2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岁货声十月云:“秋的来红海棠来,没有虫儿来,黑的来糖枣儿来,没有核来。”(《燕京岁时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立冬# 岁时记。就这样消磨时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到时有人迎,回时有人送。尝了曾做过微博名的岁时记,密室逃脱想到某人比我更紧张的样子心里还是会笑,匆匆见了一面心念着的培荣书屋,吃了“一根肠养活一条街”的冬瓜山烤肠,跟姨妈聊到全身毛孔都打开,甚至暗夜的雨雾都让这旅程更加了美好,超乎想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立冬!歲時記·立冬 | 水始冰,地始凍 | 所谓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歲時記·立冬 | 水始冰,地始凍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