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日瓦戈医生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籍推荐# 《日瓦戈医生》本书描写理想主义者的医生日瓦戈和热情奔放的护士之间的爱情故事,剧情曲折。旧知识分子日瓦戈称赞质朴宁静的俄罗斯品质,并向往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做有意义的工作;而这样的人生理想,以及他与拉拉艰难优美的爱情,*终不为严酷的现实所容。本书的核心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记念杨萌榆先生-日瓦戈医生2016的博客中国专栏 杨萌榆是谁?大概如今的国人没有几人知道。可读过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的人大概记得---一个被鲁迅称做专制军阀的帮凶,一个该被痛打的‘落水狗“。事情的起因是九十二年前1924年的北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什么东西妨碍我做事情呢?并非贫穷和流浪,并非生活的动荡和变化无常,而是到处盛行的说空话和大话的风气,未来的黎明,建立新世界,人类的火炬,刚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你觉得想象力多么开阔和丰富!可实际上确实由于缺乏才能而卖弄词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絮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经有人问过我,什么才是真正的文艺?我想到的,是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戈医生》里的一段话:“生命的谜,死亡的谜,天才的魅力,袒露的魅力,这大概只有我俩才懂。而像重新瓜分世界之类的争执,对不起,同我俩毫不相干。”『蒋方舟 | “文艺青年”是如何被妖魔化的』蒋方舟 | “文艺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受到城市文化的诱惑,想追赶它们,可没追赶上。离开自己的岸,并没靠上别人的岸。《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梦到的常常是你当时不注意的东西—一种你不曾费心认真追根究底的迷糊思想 随便说过的 不曾留神的话—夜间入梦的就是这些穿上新血肉的事物 它们变成了梦的主题 好想要不就白天清醒时被忽视的缺陷。《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享了Andrea Bocelli的单曲《La chanson de Lara (From "Dr. Zhivago") (《日瓦戈医生》电影插曲)》La chanson...(@网易云音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虐死了哭成狗…情节(和路线)悲痛得让人想起《日瓦戈医生》。另,大约在拍戏时,该片的男主角、演员康斯坦丁·哈宾斯基之妻即被确诊为脑癌并前往美国治疗,在电影上映的2008年,哈宾斯卡娅于美国去世。[泪]【八卦来自俄文维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因为流量告罄,接下来准备阅读瓦尔登湖和日瓦戈医生两部著作,月底之前要与网络隔断咯,想说暑假其实好无聊,好无聊 湘潭·基建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们不聊爱了,聊点音乐吧。巴拉莱卡琴,也叫三角琴,是俄罗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1965年由大卫里恩执导的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同名电影里,主题曲《重逢有日》就是用三角琴演奏,那苦难下的倔强,令人感动,百听不厌。网易云上只有小提琴版本,也凑合着听听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多少年没上孔夫子了,难得去瞄一眼,被吓到了。《日瓦戈医生》第一版,还是意大利文,价值25000!普希金那个六卷本算是文物吧,可也不至于要80000啊![吃惊]哎,估计除了一些有收藏癖的人会动心,一般人只能退而远之了。[汗]说实话,这种书送我我都嫌占地方呢![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们这个时代经常出现心脏细微溢现象。它们并不都是致命的,在有的情况下人们能活过来。这是一种现代病。我想它发生的原因在于道德秩序。要求把我们大多数人纳入官方所提倡的违背良心的体系。日复一日使自己表现得同自己相反不能不影响健康。大肆赞扬你所不喜欢的东西,为只会。。。”——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日瓦戈医生》# 我的评分:★★★★ 出场人物众多,名字冗长,还有各种昵称,看到30页有了种想丢开的想法,但是咬牙坚持下来,把每章节的出场人物及各种关系标出理清了,居然欲罢不能。经典之作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终于利用零碎时间读完近500页巨著,不太流畅。【日瓦戈医生】和余华的【活着】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时之洪流中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革命的反思以及对人的个性的尊重。而革命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词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个人生来同浮士德一样,渴望抓住经验并表达出世界上的一切。--《日瓦戈医生》 重庆·四面山风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