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喜欢布拉格,是因为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个年少时梦想跟愛着的你去的布拉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现在起,开始谨慎地选择我们的生活,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们已无暇顾及过去,我们要向前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爱谁谁,爱哪儿哪,爱干啥啥,自由过头,#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就这样吧,我选择的和萨宾娜一样的“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美国5岁小女孩患绝症#自己决定放弃治疗。近日,她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开人世,而作出这个死亡决定的,是她自己。生命总是会留下许多遗憾,有些遗憾注定无法修补,这些“悲伤”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伤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我曾经反复研读的小说之一,探讨意义与虚无的哲理小说总是让我着迷。当年阅读感受最深的问题是个人在各种各样的集体压力下如何才能保持自尊和自觉。现在则注意到小说的几个人物,Tereza,Sabina,Franz,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一生都活在童年的心理阴影中,只有挣扎而不见解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被人推崇的很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它是一部反苏共的小说吧 整部小说的亮点不知道在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松果晚安#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图:美国插画家Jason Fisk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09.9-12是我有史以来最文艺的几个月,听Vienna Teng的homecoming,wonderful tonight,Vincent,看傲慢与偏见,仲夏夜之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书籍.看所有与航空有关的电影!学会了游泳和兵乓球,画了几幅作品!因为那个环境太安静,真的没什么其它可以做!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胡泳:泡影一样的相遇 | 灵魂与肉身在此世相互找寻使生命变得沉重,如果它们不再相互找寻,生命就变轻——是昆德拉笔下那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肉身已不再沉重,是身体在现代之后的时代的噩运。身体轻飘起来,灵魂就再也寻不到自己的栖身处。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人的记忆可以给ta身份;人的自大和对不朽的追求,来自于内心超出限制的空虚,其原因是那些人丢失了太多记忆,此所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希望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消逝都能坦然面对,带着美好记忆离开,与其想有来世,不如过好此生的每一天,也许一不小心就活成了不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另类的友谊》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首次提到“性友谊”(Sexualfriendship)一词。在现代高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竞争残酷又激烈,人们象机器一样在为生另类的友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世界只是心的面积,灵魂只有21克的重量… 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发表了头条文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懂网上那么多人买《挪威的森林》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你们知道这两本书说的是啥吗?因为著名就买了?反正我是完全看不懂,可能我智商有限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条路都在记忆中有个定位,哪怕过了再久,能记起的始终是那个片段。宝山路,是大一接近暑假的一天,从虹口公园到九院的18路公交车上,堵车,超堵车,看完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据说,偷情偷多了,偷情本身也会变乏味,就会像米兰·昆德拉一样,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感叹:每个女人之间,至多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