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死疲劳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 来自莫言《生死疲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双十一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莫言的生死疲劳,我妈看了两天,感慨说这次没买好,这本不好看,本周休假,看完解忧杂货店后想看看我妈眼中的不好看,刚看完第一章便热血沸腾,感叹莫言脑洞太大,奉为神作爱不释手,恨君生早我生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过完了整个春夏秋,石榴树终于记起来自己还没开花。《生死疲劳》提到过有种野花的蓝色异常高贵。嗯,石榴花的红色异常娇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红高粱,生死疲劳,蛙,丰乳肥臀。这些是莫言的作品,作为一个中国人,确实需要我们涉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中午还是龙飞姐二胎的喜面,赶过去,突然从大姨去世的白事面对生命诞生的喜事,心里无比感慨,人生之苦莫过于此,生死疲劳,真是不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生死疲劳》 我的评分:★★★ 莫言用不同的视角,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变迁。并且莫言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人性的真实。从驴一直到最后一世,能感受到他的仇恨一点一点被抹干净,也许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不断...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可以干什么。我打算花四年的时间读《生死疲劳》和《人间失格》;争取做到不挂科;老老实实在学生会干事;把跆拳道练好;让自己变得主动一点。不知道是否能实现,但总比没有要好。 武汉·湖北经济学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习地带#《生死疲劳》作为莫言的一大代表作,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一本小说 轮回转世 苍茫的历史 天地万物人事如烟 放下怨恨 生死疲劳。蓝色的月亮和那棵大杏树。 American·Illinois Lak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近日拜读了大师的作品,获益良多。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名字起的真好,一半生死,一半疲劳。在那个风云畸变的年代,牲畜都不得安宁。 43天,纯手写近50万字的大长篇,什么叫大气磅礴,什么叫脱缰野马,什么叫肆意奔放,莫言啊,莫言是大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淋雨回家 小伤感 家里出现肉松面包 小欢喜 / 决定翻出莫言大叔的生死疲劳陪我入眠 自己道声 晚安 好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西藏生死书》,接着再读《生死疲劳》,会觉得很滑稽。前者一本正经地讲轮回,后者纯粹是用戏谑的态度。佛教制造了六道轮回的恐怖景象,然后又极力去劝导通过修行避免轮回。“也许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对于恐惧本身的恐惧,愈逃避,它就变得愈强大。”还不如做个唯物主义者,对生死的了悟更为彻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愿你在面对生死疲劳时,仍有梦想。//@Kirston_://@思想聚焦:再看一遍,值得一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往往没怎么经历过的人会有一堆感悟,经历越多反而要说的越少,死去活来的那些也许早就生死疲劳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死疲劳》极端,怪异,变形,荒诞,夸张的想象力,“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连夜挑灯夜读,终于看完莫言的生死疲劳!四十五万字。恣意、夸张、形象、诙谐、辛辣、荒诞、讽刺。尽管这些字眼都十分庸俗,但是,当一本全虚构的小说能全部容纳这些词汇,已弥足珍贵。 北京·新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