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张爱玲小说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中的时候喜欢三毛的文字,真诚又温暖。大学的时候却爱上了张爱玲的小说,现实又残忍。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喜好。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在大学期间读更多的书,参透劳伦斯的两性伦理,读遍张爱玲的小说,背熟海子的诗。成为一个思想上的巨人,心灵上的金刚。对自己的头脑进行永不停止的武装。在漫无边际的自我迷恋中,离开我所适应的校园。卷铺盖滚向社会。穿报纸吃土喝西北风。我愿意,千金难买我愿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爱玲的小说是挺好的,没有遗憾又能自圆其说,说服自己,现实可不就是这样子的~有勇敢的追爱女子,也有因为封建家庭的余威敢爱不敢为的男子~窗外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觉得不像要停的样子。没有期待天晴,也不恨阴雨连绵~这都是你的选择呀,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虽然满腹才情,却一直都不喜欢张爱玲的小说,每次捧起都会带到一种莫名的情绪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文风是在不断地被影响着。十三岁读了几本张爱玲的小说,开始模仿她的语气,最近两次改易来自几篇明清小品文和余世存。读书我第一看重的是文风,但也只有那些同质同源的,才有可能感化自己。我永远学不会村上春树和纳博科夫的语气,因为是外国人?最骄傲的事莫过于吸收众家之长,遂形成自己的一点特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想停下来,读读张爱玲的小说,或者去昌都!呼吸一下放松的气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半生缘”,二十年前看的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开始看张爱玲的小说,听黄磊的歌...那时候的吴倩莲真美,脱俗的美。再次听到开头曼桢和世均娓娓道来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尽然热泪盈眶。“当你发现你最喜欢的人也会离开你的时候,你原本讨厌的人也会变得不那么讨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海上花的电影。对于这部张爱玲很爱的吴语小说,大学时因着对张的喜爱,从图书馆里借来勉强读了两页。碍着语言的隔阂,完全读不下去。侯导的电影看着比书浅显很多,看了回热闹,对原著还是没有欲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焦媛 ,著名舞台剧演员,以前卫大胆著称。这一次她带着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话剧《金锁记》来到无锡在舞台上演绎了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曹七巧”,倾倒了大批观众。焦媛访谈本周五17点55分无锡都市资讯频道,22点30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广播版本周日14点FM914无锡汽车音乐广播首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张爱玲的小说和生平,真心觉得惊涛骇浪后满地是悲凉,生命就应该那样忠于信仰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原本以为我会一直孤单下去,却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我盼了好久,终于出现的人。她在我失去耐心的前一刻出现了,就像张爱玲小说里写得“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刚好遇见”。能遇见一个人是一种运气,能遇见你是我生命里最大的惊喜。——谢谢陪在我身的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茜_百度百科】万茜,女,1982年5月14日生于湖南益阳,演员、歌手。200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2002年因出演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锁记》的“娟儿”...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话说刚才回忆读第一个张爱玲小说是我十二岁时在我妈的课本上。第一本琼瑶更离谱:我小学四年级,9岁,在一个亲戚家,发现一本文学杂志,类似收获那种,刊登了六个梦。我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谁,就是故事看得津津有味。后来都上初中了琼瑶把六个梦拍成电视剧我才一脸错愕:尼玛我那么小就看爱情小说好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看张爱玲第一篇竟然不是小说,没记错的话就是那篇著名的《天才梦》。然而知道了出名要趁早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笑cry] //@harps:我看的第一篇应该是第一炉香,还不是在张爱玲的集子里看的,而是在什么文学报纸上看的。//@李孟苏:第一次看张爱玲的小说是30年前的事了,第一篇好像是《金锁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苏青vs张爱玲,感觉是这个梨~苏青的风格像一杯白开水,像是听谁在讲故事,是个过程,直白又无修饰,而张爱玲的小说,更像一个电影,动情处忍不住跟着叹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爱玲的小说冷眼旁观,但随笔小文“人的成分”特别浓厚。你甚至可以看得见,那样一个瘦高的她走在马路上,眼睛雪亮的看,把一切都看进眼里,把世界看个透彻。她眼里的黄昏和夜晚,是一幅幅挥笔已就的画,黄昏是灰蓝里的两点暖橘遥相辉映,女人怀里的柿子和脚边的灯;夜晚是黑沉沉的长街上满怀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