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最后一个匈奴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最后一个匈奴》 ★★★ “终于读完了。文字过于拖沓,几乎读不下去,但强迫症的我又不会读一半放下,而是会强迫自己读完。作者自诩这是一部史诗。也许是因为正文之前先读了封底的评论,又读了最..”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小说《最后一个匈奴》里也提到过这个,中原命脉蔓延的血脉之证,所以说是不是人人都有个高原土壤般淳朴的灵魂,苍茫荡气,大漠孤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在1993年,陕西临潼作家高建群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里对此就有详细的阐述,建议去拜读。//@原野66666666: 听说满族人都有,我就有,不知道真的假的 //@冈仓小黑: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年读过的书#最后一个匈奴。第二次读了一遍上卷,下一卷又没读。因为喜欢的人物在上卷基本上都死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望长安】能力很强,动用了西北三驾马车。看过【最后一个匈奴】【废都】【白鹿原】·最喜欢老高的【匈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最后一个匈奴》 这本书可读性比起白鹿原来说差了不少,更比不上另一部史诗作品尘埃落定!尽管作者一直追求大格局,学拜伦、莎士比亚,但是可能太西化了,太啰嗦,接受不能!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关中方言,每日一词#垢甲(gou·jia):皮肤上或衣物上的汗泥等脏东西。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他用整整一个礼拜天的时间,在工厂的那个洗澡池浸泡和揉搓自己的身体……池壁随着水波的涨落,沾上了一道条状或片状的垢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百零三《最后一个匈奴》 陕北,这块焦土,北斗七星照耀下的这块苍凉的北方原野,使这里成为产生英雄和史诗的地方! 用文中一句话说,我还不老,已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而你会不会像所有那些在你之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高原后裔一样,在麻木和沉默中被唢呐领上山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7.11 桑桑K2025-K2138+2-拉孜 219上最后一个匈奴人叫2138,2139和2140没有匈奴人 再见219,胸越小我们的心越近屌越长我们的情越深 K2105看见了树,因为以前没见过特地记一笔 经过一个湖叫浪措,"新藏线上浪一回"的浪 最后一张是去年7.31拍的,拍完匆匆左转沿318冲向嘉措拉最后被外国人超了very sad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后一个匈奴(诗歌) 网页链接 (出处: 墨舞九天文学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端午节假期回陕北之前,开始读《最后一个匈奴》,今天正式看完!书中的文化及历史,以及对人性的描述,让我惊叹不已!作为一个陕北人,我为这片黄土地骄傲,那是多么伟大的一片土地!同时,我想我也继承了一些陕北特性,这些特性化作一种坚韧的力量,伴我前行!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最后一个匈奴》,又陷入书中了,想去探究那些伟大的传说。跟着书一路走来,最是被书中所阐释的民族性格所打动!自从开始能思考,心就一直向往着远方,想跑出去,但又眷恋着黄土,想安稳生活!感觉作者把我心中的疑惑全都写了出来! 成都·西南民大新校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到黄原古塔山下的平凡世界里找孙少平,明天还要不要去《统万城》寻《最后一个匈奴》呢[害羞][酷] 东滨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么沉闷的盘面正是我想要的-----------最后一个匈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后一个匈奴》这本书刚看完。深厚底蕴的西安文化尤其是陕北的文化震撼了我,一首首注入心间的酸曲,一个个错开的人生,看不到结局的未来,引导着众人。淳朴的民风,只是那一个年代的。前所未有的激情梦想,在那个年代遍地开花。浪子回头的坚强。生活充满意外,谁都不能确定未来 西安·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