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纽约客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下午不到6点的时候餐厅已经坐满了,在我的三区已经被拆分为AB的情况下,接下来连轴转从没停过都快成陀螺了,晚上9点的时候外面还有等位的,加班到9:30,此时餐厅还有一小半的顾客。我从未发现自己声音那么柔,也从未发现我有那么多的好脾气,更未发现自己的承受能力与处事能力那么强,感谢纽约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淹没在这个成千万人的大城中,我觉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种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 《纽约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受《纽约客》专访时,张益唐59岁。仅仅两年前,他不过是个美国非一流大学的普通讲师,只发表过两篇论文,没有研究经费,曾有近十年的时间找不到学术职位,“流浪”美国各州,不时借住朋友家安身。 『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一天来脑子里就一直在唱曼哈顿爱情故事的主题歌,可是我上过了大学,又来过了曼哈顿哈哈哈。这里是非常脏乱差流浪汉满街的地方,也是干净明亮有钱人到处跑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异乡人,每个人又都是纽约客。It's all, and it's nothing. 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是所有。 美国·Manhattan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哈哈。纽约客压力山大啊。//@石扉客2014: 没其他意思,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熊孩子再多几个的话, @纽约市委宣传部 和 @纽约网管办 的压力太大了。这不,只能靠 @上海电信 多辛苦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美国奥克兰市新型污水处理厂缘何登上《纽约客》?_市场分析_市场资讯_行业动态_资讯_中国污泥网 美国奥克兰市新型污水处理厂缘何登上《纽约客》?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单向街书店:寻找中国的「纽约客」——非虚构写作的未来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褒曼母女】:英格丽(1961),伊萨贝拉(1982)。摄影:Richard Avedon (他去世是《纽约客》专聘摄影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美国身边事#【椰林掩映 曼哈顿街道变身“城市海滩”】深受纽约客欢迎的“夏日街道开放日”(Summer Street)于8日在比邻华埠的弗利广场(Foley Square)隆重登场,街道摇身一变成为椰林掩映的城市海滩,现场巨型充气水滑梯为参与民众在炎炎夏日带来欢乐与清凉。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掌阅iReader阅读分享#我们的世界看上去很坚固,但在‘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眼里,只要你找到那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就会动起来: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一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掌阅iReader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网页链接 纽约客真是一个高逼格的杂志。讲一些小人物故事,不让你觉得它在讲国家大事。但又像处处在谈政治。这篇文章让我深受触动,阿拉伯世界有没有希望不靠政客口中的民主。这种社会仍然维持数千年对女性的压迫,他们是不会[有]希望的。他们的男人懒惰部分也因为不怕老婆被更优秀的人抢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世界咖啡店之旅# Irving Farm Coffee Roasters 还有哪间咖啡店会比Irving Farm更严肃地对待咖啡?每一颗咖啡豆都经过Irving Farm咖啡大师手工挑选。最挑剔的纽约客们是如何评价?“这是曼哈顿最顺滑的一杯咖啡。怎么可以错过的味道,都在The LOCK CHUCK Caf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非虚构写作”这东西最近突然在中文圈子里火起来。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如何成为中国的《纽约客》。If you only know (of) the New Yorker, you really know (next to) nothing about non-fictional writing. 每年Mariner Books都会结集发行"The Best American Essays",翻翻就明白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皇后区夜市挪窝 9月登陆牙买加】早前在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举办的皇后区夜市,即将在这个秋天移至牙买加(Jamaica)地区。该活动聚集了当地不少商家,顾客们可以在晚上购买到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以及食物,同时为纽约客的夜生活增添了文化活力。>>网页链接 #侨报新闻速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到#《大灭绝时代》;著者科尔波特;@上海译文;2015; 《纽约客》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一一亲历全球生态现场,穿插结合三百年科学认知与最新锐生态观点,为读者画出了今天世界的轮廓: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非同凡响的时代,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馆藏链接: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纽约新APP:圈出流浪汉位置 抵制违法行为】一名25岁的纽约客日前开发了一款APP,希望帮助城市有效地管理流浪汉和解决无家可归的问题。25岁的大卫福克斯(David Fox)是一名数据工程师,他经常能看见流浪汉在路边小便甚至吸食毒品,所以他决心开发一款APP ... >>网页链接 #侨报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