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纽约客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三次读《纽约客》,特别喜欢《谪仙记》,喜欢他笔下热烈、扎眼、闪亮的人物,绚烂的也总是短暂的,急转直下是不动声色的静景,好长的留白像是绵长的怔怔发呆。结尾:“街上没有什么车辆,两旁的行人也十分稀少,我没有想到纽约市最热闹的一条街,在星期日的清晨,也会变得这么空荡,这么寂寥起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8.15】陪姐去儿童医院给妍妍复查,感觉有小孩子真的好累好累…是身体心理嘴皮子脑瓜子各种累!!!又抱又哄又陪说话,真是费神费心费力啊!!!哎…有孩子真累!还好,后来杜杜带我来吃纽约客,补充了体力,哇哈哈…吃饱了逛了逛,又去看了家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单向街图书馆 爱琴海店 @微在Wezeit 寻找中国的「纽约客」—— 非虚构写作的未来 互联网媒体&传统媒体人 包丽敏、魏传举、陆晖、关军、迟宇宙、卫毅、谢丁 畅谈非虚构在移动互联写作与阅读的新可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A Death in the Family》 ★★★★★ “纽约客上的评价是'Brilliant, moving... It is wonderfully alive'。很中肯。”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美国奥克兰市新型污水处理厂缘何登上《纽约客》?_市场分析_市场资讯_行业动态_资讯_中国污泥网 美国奥克兰市新型污水处理厂缘何登上《纽约客》?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哈哈。纽约客压力山大啊。//@石扉客2014: 没其他意思,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熊孩子再多几个的话, @纽约市委宣传部 和 @纽约网管办 的压力太大了。这不,只能靠 @上海电信 多辛苦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一天来脑子里就一直在唱曼哈顿爱情故事的主题歌,可是我上过了大学,又来过了曼哈顿哈哈哈。这里是非常脏乱差流浪汉满街的地方,也是干净明亮有钱人到处跑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异乡人,每个人又都是纽约客。It's all, and it's nothing. 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是所有。 美国·Manhattan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受《纽约客》专访时,张益唐59岁。仅仅两年前,他不过是个美国非一流大学的普通讲师,只发表过两篇论文,没有研究经费,曾有近十年的时间找不到学术职位,“流浪”美国各州,不时借住朋友家安身。 『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淹没在这个成千万人的大城中,我觉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种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 《纽约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下午不到6点的时候餐厅已经坐满了,在我的三区已经被拆分为AB的情况下,接下来连轴转从没停过都快成陀螺了,晚上9点的时候外面还有等位的,加班到9:30,此时餐厅还有一小半的顾客。我从未发现自己声音那么柔,也从未发现我有那么多的好脾气,更未发现自己的承受能力与处事能力那么强,感谢纽约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夕还要工作到深夜,然而终于吃到梦寐以求的纽约客奶酪稍有慰藉。我想节日的意义可能只是想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和独一无二。#七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强烈推荐纽约客这篇人物特稿,也感谢赛先生的翻译。这个世界确有超凡脱尘的天才,让我这种数学白痴对未知世界和人性的美好热泪盈眶。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原作:AlecWilkinson编译:潘颖陈晓雪接受《纽约客》专访时,张益唐59岁。仅仅两年前,他不过是个美国非一流大学的普通讲师,只发表过两篇论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磁场不同,不必强融。 歪打正着住到了华尔街,正式成为 纽约客[哈哈] 美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电影之前见到纽约客一篇评论的标题 How “The End of the Tour” Nails an Entire Profession 网页链接 直接臆断这Profession指的是作家,昨天翻出来读了才发现是指人物记者。可以用来对比一些读起来都是我我我我我的所谓人物特写[思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紐約客》,近來看得最快的一本書,白先勇的文筆是真好。開始翻霍亂時期。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