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金锁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转发金锁记》金锁记旁白:那时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我们也许没有赶上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那时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地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月转发金锁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金锁记# 第一次读的时候应该是初中吧,如今又认真的读了一遍,书中的七巧大概也是生活中无数个原型的化身,由最初的可怜变成了可恨,五味陈杂…… 北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七巧就活在现实中 处处都有。人物刻画的精致入微 [强]//11.4万 个小伙伴正在读《金锁记》,遇见好书就是觅得知已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故事比现实版《金锁记》更加戳人心眼一百倍。毕竟几百年才出了那么一个曹七巧,浑然天成,劈杀了多少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基督山,金锁记,棋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会。老弟强烈推荐三体[笑cry][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冲着《金锁记》和《围城》,转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夏夜赏花笺夏夜炎热,窗外路灯下树叶静默如谜,一抬头,苍穹之上月影恍恍惚惚,如一枚铜钱在云里雾里。翻出书房里那一盒朵云轩花笺,遂想起了张爱玲来。记得张爱玲在《金锁记》里曾写道:“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笺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红楼梦成就到底有多大,就好像开启了一个新世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郭宝昌的大宅门里全都有红楼梦的影子。不是模仿不是抄袭,应该是太喜欢了导致刻印在脑海中无意识写出来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爱玲的文字华丽又深刻,读毕《金锁记》,被这天才的文字深深震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久没有重温了,还有金锁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想看《金锁记》的话剧啊,电影也行,不想看电视剧,加了太多无关的内容。张爱玲真是写文章的好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年的十五总是想起《金锁记》里写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多久没有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看天、看看月亮了。突然觉得自己老了,想起大学时体育场的丁香树旁仰头看傍晚天边的月牙儿,却想不起来是夏天还是秋天,丁香有没有开花,树叶是黄是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爱玲《怨女》关于小叔跟女主角借钱这段描写,跟《金锁记》对比起来,金锁记更多的是借钱的愤慨,两人感情之间的绝望,还有对金钱的畸形的渴望占有。怨女多了一份情,没有那么悲凉与绝望。事先不借但又后来借了,更多的是对小叔的一份情,虽然她为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也没有对感情绝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由张爱玲经典小说之一“金锁记”改编的“怨女”,久久回味,似乎回到上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更记起高中第一次读完金锁记之后的震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着倾城之恋,最后过成了金锁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样描写女性在封建社会里的悲惨经历 同样是中篇小说 苏童的 妻妾成群 和张爱玲的 金锁记 前者的悲剧性远远没有后者大 与后者相比 前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喜剧结尾 后者对封建制度和人性的批判更为犀利有力 倘若颂莲没有疯 我想她可能会活成下一个曹七巧 我一直认为 金锁记 是张爱玲写的最好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