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豆汁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喜欢这出京剧小戏!京剧【豆汁记】选场 杨扬 徐孟珂 张乔迪 (分享自 @56网) 京剧【豆汁记】选场 杨扬 徐孟珂 张乔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吃过早饭开始下雪,纷纷扬扬下了一上午,到午饭时转成雨水。饭后,无事可做,看叶广芩的《豆汁记》,两件事让我感慨,一是人们对礼仪的尊崇,使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那么有章有序;二是中国人在一日三餐上的讲究和细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太激动!新版《老县城》即将上市,祝贺!@豆汁记群@芸丫头Chang//@万邦魏红建:新版<老县城>,已经是第三版了,其中新增加很多内容,设计焕然一新,近期就会上市//@宝鸡城事: 【周至老县城】叶广芩去过的老县城~!@万邦魏红建 魏总肯定熟悉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堪称绝唱的《金玉奴》》《金玉奴》这出戏又名《鸿鸾禧》或《豆汁记》,也叫《棒打薄情郎》,是荀慧生大师的“六大悲剧”之一。荀慧生在1949年以后对这出戏进行了改革,把原先流于俗套的“大团圆”结堪称绝唱的《金玉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祥瑞御免,不过这篇我是对照叶广芩的《豆汁记》一起看的,后者讲的是昔日御膳房御厨在辛亥革命后的生活,一南一北。//@蓝紫青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叶广岑《豆汁记》,莫姜的静,莫姜的柔,莫姜的忍,莫姜的韧,莫姜的善,莫姜的苦,每一处都那么让人回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自从进了古文的门,很久没有读过现代小说了。今儿拿起室友的书,居然安静地读完一篇中篇《豆汁记》,叶广芩并不是熟悉的作家,却读出了熟悉的京味儿,巷子里的气息扑面而来,它给你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与温情,从小就痴迷于京味,一本《城南旧事》都能读上好几遍。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兩天時間看完葉廣芩的《豆汁記》,很喜歡,很有《城南舊事》的味道。可惜太短,看不過癮。看了好想喝豆汁,沒喝過,印象中是發餿的味道,外地人都喝不慣。可是看了這本書,就想有機會一定要喝一口。喜歡莫姜這人物,覺得她很美,即使破了相,即使原本就長得不怎樣,但那樣的性格、舉止,就是嫻靜的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叶广芩的<豆汁记>,所有自认为是吃货的都该一品,食物与文化与历史,酸甜苦辣自是活色生香的存在于一饭一蔬,一饮一酌中。还有那种慢的,沉的,静的性子,真是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前看过同名的电影稍有印象,今晚有幸在家重读,淡淡忧伤的文字中弥漫着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不断探求其中的深意。作为女人,个人感觉女性作家文笔更细腻,更能触动我的内心。冥冥中忽又想起了也是以旧北京为背景的女作家叶广岑的《豆汁记》,重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豆汁记》 ★★★★★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感谢叶广岑老师。”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豆汁记》 我的评分:★★★★★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印象深刻的开胃短文: 陆文夫的美食家,叶广芩的豆汁记,阿城的棋王,汪曾祺的黄油烙饼。四篇都写了离我们最近的饥饿期文革,饿过的人才写得出食物魅力,就像暗恋的人才能写出好的爱情故事一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安贞西里社区演出:折子戏2015.9.21》昨天,我和老婆随同杨老第四次去了安贞西里社区,原因是当天在那里有折子戏演出,而杨老则扮演其中第二出《豆汁记》的小生莫稽,我和老婆就担任了本次演出&nbsp;&nbsp;安贞西里社区演出:折子戏&nbsp;201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