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与地坛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warfalcon @十点读书会 4/100 《我与地坛》读完了整本。三天读了一本书并不是我的速度。主要是其中很多内容是写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事情,我真的需要借助度娘或者什么的去理解。整本读完,我还是最喜欢那篇《我与地坛》,发自内心的喜欢。[好爱哦] 乌鲁木齐·友好北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上看《我与地坛》,突然想到,如果把著名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的“我”换成具体的“名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愤怒是什么,愤怒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郁闷是什么,郁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就要告别华洲了,再过几个月也要告别清蒙,承载了太多回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过,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独坐园之一隅,念起中学两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与地坛》是我的保留书目,在第一个迈不过去的坎时,它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医师,甚至还为此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那是在07年的寒冬。然而这么多年我再没有翻开过它,讲的什么早已忘记,但是那种震撼和抚慰还深埋意识当中,就像酒精擦拭伤口,有效又如此刺痛,倒是不敢轻易触碰它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我与地坛》 我的评分:★★★★★ 不仅文笔好,思辨一样好。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与地坛#绝望之人所写,给绝望之人看,跌到底谷也不过如死灰一样寂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看什么书# 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放。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多看笔记# 《我与地坛》: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一周阅读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好书 适合我们这年纪看 有空去看看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觉得以自己中学时的阅历,根本无法理解<<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我与地坛》,百度了史铁生的一生,文章词气清和,笔力轻淡,一声坎坷,却对这世界毫无怨尤,伟大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史铁生在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之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我与地坛》 我的评分:★★★★★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无论道路如何曲折,唯有内心的强大,才能引领自己走到最后。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至今还记得高中老师强调的史铁生《我与地坛》里的那句“摔开万道金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札记64#《我与地坛》抛却了记忆的故事,重新翻看,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描述,极大的丰富了感悟,这是一种透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