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与地坛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笔记总结:1.杨绛《我们仨》这家人的相处方式真的很好,也很喜欢这种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感觉。2.史铁生《我与地坛》。一个人怎样地活全凭他怎样地思考,有时候念想给你活着的希望,有时候一念之差却又可能带你走向死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着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以忽略不计。 #书摘。##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初经常引述《我与地坛》中“牵牛花初开的季节,回归的号角就已响起”跟“她远远的走进到那面墙去”。时至今日,“务虚”还没有明白。周国平的书后来看多了,就觉得晦涩难懂,哲学过于深奥。而史铁生将他的心血都明明白白的写给你看。如《病隙碎笔》扉页所说,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parisieslh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周六的午后,一个人的慵懒,放起轻轻的音乐,看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一个人回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史铁生 《我与地坛》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他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他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8/100,史铁生《我与地坛》。一个人怎样地活全凭他怎样地思考,有时候念想给你活着的希望,有时候一念之差却又可能带你走向死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走在地坛的小路上 渐渐能明白当年史铁生为什么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我又再次回味了一下《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也没有肥力的沙漠。 ——《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来这应该是我买过的第三本《我与地坛》了,时隔一年才将他打开,五味陈杂 沈阳·启工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看史铁生的文章,那个《奶奶的星星》和《我与地坛》,我是看一遍眼眶就会红一遍,感觉真的是特别感人,只觉得有一种特别真实的情感在里面,仿佛我就是他,那个儿时依偎在奶奶旁边的小孩,那个内心千变万化的小孩。仿佛我就是那个在最年轻气盛残废双腿的人,在那个地坛,一遍一遍地思考人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写了《墓中回忆录》的评论《《墓中回忆录》个人短评》★★★ “ 我看散文较少,概因好的散文会让心弦颤动余音不绝,比如《我与地坛》;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散文要..”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史铁生《我与地坛》#语文课本也曾经学过,印象中只觉得文字质朴优美,并无其他体会。这次再看时却稍微能他到对命运的复杂感受。正如我之前说的,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人才迷恋文学。这是一种不伤人的方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学时最喜欢的白话文作者史铁生。我与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