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与地坛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与地坛#绝望之人所写,给绝望之人看,跌到底谷也不过如死灰一样寂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D5《我与地坛》抒情and哲思。对作者史铁生影响最大的两处,母亲和地坛。“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要加倍的”“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warfalcon@十点读书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看什么书# 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放。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好书 适合我们这年纪看 有空去看看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觉得以自己中学时的阅历,根本无法理解<<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我与地坛》,百度了史铁生的一生,文章词气清和,笔力轻淡,一声坎坷,却对这世界毫无怨尤,伟大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史铁生在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之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我与地坛》 我的评分:★★★★★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无论道路如何曲折,唯有内心的强大,才能引领自己走到最后。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至今还记得高中老师强调的史铁生《我与地坛》里的那句“摔开万道金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札记64#《我与地坛》抛却了记忆的故事,重新翻看,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描述,极大的丰富了感悟,这是一种透彻的反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东子爱旅游#还记得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吗?这或许是好多没到过地坛的朋友对地坛的第一印象。“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重读此文,好想再去看看参天古木,漫步幽曲的小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余华的《活着》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真的是特!别!棒!每次看感受都不一样 朴实中蕴含着的坚韧顽强 真实且易感动人 每读一次都想哭一次[泪] 太值得去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六夜#我与地坛。读这一段时总让我想起《第六感生死缘》中最后一幕,死神独自离开,苏珊伤心的望着桥的那头,直到咖啡店的小哥从桥的另一头走向她。也许苏珊会想:他,不是black。但是,那不是那个人吗?也许这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让我明白爱与生命的永恒。@大米儒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8:《安娜、卡列妮娜》19:《平凡的世界》20:《茶花女》21:《格列佛游记》22:《娜娜》23:《巴黎圣母院》24:《巴马修道院》25:《傲慢与偏见》26:《雪国》27:《钢铁是怎样练成的》28: 《简爱》29:《我与地坛》30:《欧也妮,葛朗台》31:《遇见最好的自己》32:《万花筒》33:《向上的成长》34:《朱自清散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与地坛》史铁生 宿命是件痛苦的事,只有更痛苦却无法摆脱。这时候史铁生发出的心声是“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在写作中找到另一个生命的起点,是一次接近灭亡后的新生,如凤凰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