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王阳明·龙场悟道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王阳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到底他悟到了什么呢?悟道了“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心内有,不必由外求”。那又是什么?是“我”的真正觉醒,是“我”发现了“心之体”与“意之动”之间的关系。能守着“心之体”我就从天理,跟随着“意之动”我就入七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万没想到,AMZ注册将近一个月了, 还是没有最终结果,依然在煎熬中等待购物车的到来。一直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导致工作情绪不在状态。想想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吧,就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另外,创业需要高度自律自省自我节制,还有自始自终热泪盈眶的热情,没有这些,必将失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王阳明有龙场悟道 孙大圣有五指山的五百年修炼 曾国藩有三年在家的丁忧自省 我可能是这些年路太顺利了 不知道怎样面对真正的生活。涅槃才能新生,我真应该停下来,好好花一段时间去自省。把自己理顺了,生活也就顺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睡的略晚,过了12点就不困了,看会书却更加兴奋,结果就是早上起床比电脑开机还费劲,必要的时候还得重启~当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甚至连睡个懒觉都变得奢侈的时候,真的挺难熬,情绪波动会很大,但这既是考验也是机会~王阳明在环境恶劣的龙场终悟道创立心学,也希望自己能找到另一个自己[haha]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王阳明方面龙场悟道时,万事堪破,只有生死一事不解,躺在棺材中苦思,圣人至此当复何为?最终终于能悟道成为圣贤。人生必经一生一死,能够直面死亡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涅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文人的命运在明清应该是最悲哀的一部分。北宋五子张载可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吞天之志。程朱理学的朱熹可以“致知在格物”,向外求取;但是,陆王心学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就只能内求于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器局的狭小不言而喻 胶州·南利群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508年,王阳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现镇远),“龙场悟道”也因此诞生。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偶然翻翻泰戈尔的诗集。大学读过的句子,现在琢磨出味道了。以下两句,可做#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注脚,“在我的一生里,也有贫乏和沉默的地域。它们是我忙碌的日子得到日光与空气的几片空旷之地。”“我曾经受苦过,曾经失望过,曾经体会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的世界里为乐。”(飞鸟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王阳明#2.多年以后,当心学璀璨夺目时,人们不禁要发问:为什么是他创建了心学?龙场悟道之后不久,王阳明到江西剿匪,弟子问他:为什么尧舜这样的圣人没有制作礼乐,而非要等到周公呢?答:·圣人的心是明镜,物来则照。尧舜不制作礼乐,是因为那个时代不需要;周公制作礼乐,因为礼乐刻不容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日一书#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度阴山著。本书是首部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哲学理念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索书号:B248.25/47)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评论@红尘悲心 的博文【王阳明龙场悟道】:"悟道或进于教化,仍不济于制度。 未制之有度,明亡于暗,清亡于浑。其后者亡于暗浑。 "查看原文:王阳明龙场悟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职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 与世隔绝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 这或许就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价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龙场悟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纯粹化不好,人都是有缺点的。郭沫若是个才子,私生活不道德,玩政治是个悲剧,本来就不是政治人物。可怜可悲 //@一牛一熊之谓道:回复@酷Max:如果一种哲学不能保证一个人要脸,这种哲学毫无价值。王阳明若没有他的气节,也不会有龙场悟道 //@酷Max:要不要脸跟他的作品有什么关系。神经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抓住一个闪念的火花,看世界从此与众不同,此谓灵商,如豁然开朗和当我两篇文章,王阳明龙场悟道;健康是1,财富,权力都是0,没有健康,其他的都无意义,此谓健商;会挣钱,也会花钱,此谓财商;逆商,跌倒后爬起来的能力,如小平的三落三起,烟王储世健,演员汤唯,值得学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 自性完备,不假外求,外求即迷。 先哲有言:抛却自家万两金,沿街乞讨做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