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修道院纪事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997年3月,萨拉马戈受他的代表作《修道院纪事》和《失明症漫记》中译者范维信教授的邀请访问中国,出席其小说《修道院纪事》中译本首发式,他告诉中国听众,希望死后在他的墓碑上刻上如下文字:“这里躺着一个愤怒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修道院纪事》。一个月内,在路上断断续续读完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代表作。历史故事,科幻故事,爱情故事。结尾“七个月亮”找寻爱人“七个太阳”的描写实在是震撼。今天在路上重复读了几次结尾,时间与空间描写,幻想重逢时对话,最后目睹太阳被处死月亮就讲了句过来,等等,太酷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修道院纪事》中将托起飞行机器的以太、人类的意志具体化为一团密云,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是,圣餐中的饼也寄居着一团密云。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时词语选择的巧合,和合本中上帝颁布十诫时也是在密云中降临到摩西面前的。……宗教是什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两个在这里睡觉的人做爱和神圣的弥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或者说,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弥撒失败。《修道院纪事》// 老爷子此类诙谐总戳中我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修道院纪事》和《大师与玛格丽特》中都明显看得出宗教与爱情的主题(之二)、讽刺笔法和魔幻现实主义,不论拉美文学和苏俄文学的特质(当然我觉得《大》实在算得上是异类,但还是非常俄罗斯),单看作品,《修》写爱情更真挚动人,主角形象没那么模糊;而《大》在讽刺上要真诚得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图晒单#《多桑蒙古史》《旧制度与大革命》《乌合之众》《中世纪的城市》《修道院纪事》《大明王朝1566》《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古埃及宗教十讲》《人类学》《世界中世纪史研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至于这宗交易合算不合算,那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因为钱并不总是具有同样价值,与此相反,人的价值却永远不变,拥有一切或者一无所有。——修道院纪事,若泽.萨拉马戈,范维信/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教堂(西)伊巴涅斯】大教堂[西]伊巴涅斯.汤柏生、吕臣重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pdf《碧血黄沙》众所周知,某种程度上,或借海明威与毕加索的“斗牛”话题。伊巴涅斯这部小说,如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一样,需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建筑文化有所了解。前者笔下大教堂为西班牙卡洛斯五世时代(1500-1558)的杰作。作家深雕细刻,无疑建筑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葡萄牙作家】2010年6月18日,是葡萄牙当代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逝世日。萨拉马戈被认为是葡萄牙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葡萄牙作家。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有许多中文版。他的代表作包括《寡妇》《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等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天名人传#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50岁逐梦也不迟 50岁时,25岁就出版第一本小说未获成功的他,时隔二十几年重新开始笔耕不辍的生活;60岁,他才凭借以18世纪的宗教审判隐喻葡萄牙后独裁时代的小说《修道院纪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已经是76岁的高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葡】若泽·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虽是欧洲小说,却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声气相通——幻梦与现实之间电影剪辑般的时空交错。译者介绍说本书关于爱情,我以为不确,它承载的内容远比一两个人物及其爱情为多,这一类小说描写主人公,大约只是因为“拍电影”需要一个“镜框”。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修道院纪事》是可以放开内容的小说。文字本身就像是宏大的修道院,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妙结构。用陌生的语法建造起来的段落如同迷宫,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当然字里行间都以冷峻的幽默嘲讽着与修道院有关的一切。以信仰自命不凡的人看到这个书会不会羞愧的死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