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吴哥之美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文化是民族间最大的不同,不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就会陷入理解的死胡同,就如同前两天看《我的个神啊》各种文化缩影,在一个纯中国人看来,这并不那么喜剧,但印度人却认为很搞笑。中国人打从骨子里又有狂妄自大的心态,比如说柬埔寨的起名,在中国称之为寨的,总让人联想到土匪。《吴哥之美》了解文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吴哥之美》 我的评分:★★★ 讲庶民生活的那章还可以,但也浮光掠影。基本上,照片比文字好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读#我是落日里发呆的一头石狮,看到夜色四合,看到繁华匆匆逝去,不发一语。——蒋勋《吴哥之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上周忙得,没看成书心里还多不舒服的。今天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终于把《吴哥之美》剩的十几页看完了:因为微笑,文明不会消失!七百多年前元朝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大概无法想象一本杂记,可以影响欧洲人,影响到今日我们重新了解吴哥窟的文明!高棉的微笑!那一尊尊用微笑化解苦恼的雕像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等了一個半月終於收到了這臺版書了,等慢慢看完這《吳哥之美》就好買機票飛去ANGKOR~~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速翻了下视频,拉低了吴哥之美;去暹粒的法国人,几乎人手一本元朝周达观写的“真腊风土记”,蒋勋先生所写书之中有附此书。//@微笑zhangj: 暹粒,是击败暹罗的意思;暹罗即今之泰国。带上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去暹粒吧,那是个令人沉醉的地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阅读 | 美,也许总是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可解的,属于理性、逻辑、科学;不可解的,归属于神秘、宗教。而美,往往在两者之间,“非有想”、“非无想”。《金刚经》的经文最不易解,但巴扬寺的微笑像一部《金刚经》。【摘录 蒋勋 吴哥之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Angkor Wat,如果没有吴哥之美这本书,真不知该如何走近这里。 柬埔寨·Angkor Wat Cambodia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吴哥之美就在于不断的从一个寺庙穿梭到另一个寺庙,一个窟窿穿梭到许许多多的窟窿里去。如果迷是过程,我们似乎离悟还远。lost in Angkor. 柬埔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之前下载了蒋勋说《红楼梦》,蒋先生的著作还是最爱《吴哥之美》,这废墟中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华、有过人去城空,破晓微光照在石城、石雕、石雕上微笑的脸上,证明着曾经优秀过的文明不会消失?而我们的文明呢?会被以后的人纪念吗?或者,我们只有生存,还没有创造文明?Cambodia,I'm back!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煲了粥,炒了两小菜,打了杯雪梨牛奶,吃了几颗山竹,吹着风扇,躺在床上,大声背了几段道德经。伴着窗外的雨声听蒋老讲吴哥之美,对印度教大感兴趣。如小伙伴所说的,除了不赚钱什么都很好。#暑假模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吴哥之美》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写,每当写信对象的名字出现时,作者就写自己当时身边的情景,心中的所思所想,比如,我今天在巴芳寺庭院一角,坐在一棵大树下。。好像听到石块里的哭声或笑声。。等等,这样详细而又触及内心的分享,如果有明确特定的分享对象,就好像在对他说话一样,一定是最亲的人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蒋勋的《吴哥之美》, 作者的文笔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种静谧的感觉,期待十月之行。#寻找高棉的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东南亚旅游热...会在未来几年高速发展,推荐两本书,关于扶南古国的.《五月盛放》《吴哥之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它比尼泊尔更省钱,比清迈更无争,错过就是永恒…》它,就是吴哥“在吴哥,神佛的微笑是从现世萦绕的苦难卑微里升华出来最澄静的美”。——蒋勋《吴哥之美》吴哥,你一定要去的地方吴哥寺最美的日出日落它比尼泊尔更省钱,比清迈更无争,错过就是永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战争消失了,尸横遍野的场景消失了,瞋怒与威吓的面孔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种极静定的微笑,若有若无,在夕阳的光里四处流荡,像一种花的芳香。连面容也消失了,只有微笑,在城市高处,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吴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