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吴哥之美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些赤裸的足踝,戴着金银的镯饰,脚掌用胭脂色粉染的嫣红,一步一步走上台阶,端正站在寺塔前焚香,香烟缭绕,一直升上寺塔顶端。塔顶用砖砌成高耸的山的形状,崇高而又庄严,父母祖先有了位置,历史也有了传承。——《吴哥之美》蒋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古代文物艺术展#突然看到蒋勋的《吴哥之美》—我不是宗教信仰者,亦不是艺术追求者,却因这本书,有了探索吴哥的想望,不知道能否触到历史的痕迹,佛说原来怨是亲→_→ 深圳·深圳市港之龙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女皇宫】女皇宫,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女皇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着称于世,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以独创的优雅风貌展现了印度教的传奇神话之美。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玩小吴哥·早餐时朋友聊起了蒋勋的《吴哥之美》一路上司机用英语结合中文和我们讲述了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的恩怨历史|沿路看到了可爱的[猴子]吃着红囊[西瓜]·朝圣者的步伐颤动着思索者的神经|12岁以下的儿童无法登上神殿·孩子们选择以写生的方式瞻仰这片神土[祈祷][祈祷][祈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ouou日新阅读#----蒋勋《吴哥之美》。 拜读之前带着仰慕之心,亲身经历之后,时隔半年,重温文字,仿佛又故地重游一番。更深层次思考不可思议之成住坏空之幻灭无常,唯有嘴角浅笑才是最高境界。原来:美,总是走向废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柬埔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女皇宫】女皇宫,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女皇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着称于世,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以独创的优雅风貌展现了印度教的传奇神[自行车]话之美。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吴哥之美,唯"不可思议"能表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随遇而安##八月哪儿好玩##柬埔寨旅行# 美无法掠夺,美无法霸占;美是晨曦中越来越明媚的池中的莲花和莲花上独自对镜自怜永不落幕的表演;美是迟暮中一片片历史的废墟在夕阳余光里越来越神秘的存在;历史和你我终有一天一样会走向废墟;只有吴哥之美可以在废墟中永远的绽放。@新浪旅游 @新浪航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吴哥之美】即使功课做得再好,当亲眼见[熊猫]到吴哥寺的那一刻,还是会被深深的震撼住。沿着护城河,走在一半修复一半毁坏的信道上,幻想着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的描述,心情的起伏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吴哥之美》写到:“美总是走向废墟的”,木心的《素履之往》里有一句“虚空之为虚空,就在于‘生’是必死的,‘死’是无所谓死的”。这共情敢情贼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吴哥之美】回去要再把蒋勋的讲座看一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重拾吴哥之美 重温吴哥之行 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 仿佛一场心灵的洗涤 字里行间,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正能量 告诉自己 要平和 要谦卑 要经得起成住坏空 …… 柔软是智慧, 能柔软就有包容,能柔软就有慈悲 有慈悲,包容,智慧,那生活又有何所惧 感恩 @蒋勋老师的Facebook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蒋勋的《吴哥之美》,文内总有Ming,在段首出现,书中总提起《金刚经》,还以为是佛教用语,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指林怀民,这本书是他写给林怀民的20封信,如此再读,每次呼唤跃然纸上,温情脉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本来觉得我为了去吴哥窟旅行而研究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已经很好了 结果大神不仅研究了书 还去看了视频 看视频还做了笔记 对于这种看电视还要做笔记的人 我只想说 太变态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笑高棉# 吴哥窟,曼陀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