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到灯塔去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月多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华师的8号教学楼度过的...今天休息了一天...看了几部电影...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始终看不进去...Pretty.Baby 1978 大概翻译成漂亮宝贝会更好吧...每天晚上都会在华师的校园里走上一段路,夜黑沉沉的,一个月的散步,从不认识路到熟悉每一个岔路口,很难忘的体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细雪 海边的卡夫卡 战争与和平 苏菲的世界 看不见的城市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尸鬼 源泉 百年孤独 2666 到灯塔去 墙上的斑点 论自然 好人难寻 局外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我们过去和未来的生活里 充满着郁郁葱葱的树木 和不断更新的树叶 —到灯塔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到灯塔去》 我的评分:★★★ "但我曾卷入更加汹涌的波涛。"阅读痛苦指数仅次于大二阅读《死魂灵》。想来每个人的内心OS写出来也都一定很有趣。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师大# 它是如此轻盈,你的呼吸就能把它吹皱;它又是如此扎实,一对马匹也不能把它踩散。——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学里借的最后一本书——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他们来到山顶时看见了山下小镇的灯光,灯光突然这样一个接一个地亮起来,似乎就像他生活中将要发生的事情。—伍尔芙《到灯塔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所谓天才就如同流星一样,他们划过夜空,撕破黑暗,道出真相,然后消失” 出自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941)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伦敦文学界核心人物。最知名小说《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婚姻指南的写作者拒绝了爱情】“有些书要你准备好了才能读懂。能读懂多少就看运气如何。”重读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之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写道。那时,她在加拿大的“乡村小屋”里,那本书恰巧在。(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女子兵法 ID:nvzibingfa)婚姻指南的写作者拒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作为意识流的代表作我花了一周时间还是没看完,实在是看不下去。后来也觉得反正这部作品也不是我轮到我去做总结,我就不想折磨自己了就把它放回书架去。今天课上周黎萍扔出一个博客账号叫我们用意识流模式写一篇文章时瞬间没爱了。还叫我们今晚回去好好想想自己活得到底像不像个人[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到灯塔去>>, 弗吉尼吉·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第一部分文笔细腻情感饱满地描述了一个慵懒的午后及晚餐时分全家人及其朋友们各自的内心独白,第二部分文字极少,转瞬即逝,人去楼空,一切仿佛过眼云烟,第三部分故地重游追寻昔日的美好。就像作者结尾所言:我终于画出了在我心头萦回多年的幻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开场十分钟后已经舍不得看完整个电影,一部电影的bgm和前三个镜头可以直接决定其格局和属性,就像一个人开口讲三句便可知其一二,人的确无法坚持做违反自己本性的事情,偏执狂也只能沉溺在钟爱的事物里,海浪在燃,她说:扔了那些花,到灯塔去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有机会下次一定骑到灯塔去,哈哈,日照很国际范啊,BTW人生头一回在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骑车[酷][哈哈]可惜没有人拍下我和车的潇洒身影,只有我拍车 日照·石臼海纳商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到灯塔去》/ 最意外莫过于那个眼里带着星光,头上的有着纱罩,穿行在鲜花盛开的原野,把破损的花苞和迷途的羔羊拥入怀中,发间微风吹拂,带着仙客来花盒野紫罗兰香气的拉齐姆夫人在那个狂风呼啸,万物凋零,落叶乱舞纷飞的夜晚怃然离开。留下莉莉作为下半部的女主角,最后都没完成画布上的空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好想你,好想你,却欺骗自己;我好想你,好想你,却深藏在心。记不清你的脸。却记起你对我说话的声音,记起你对我的一切满足,记得我因为贪婪而对你的残忍。想要到灯塔去,去到北风的背后,去探望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重温《到灯塔去》,对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点有了些新的认知,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和谐取代对立在莉莉身上完美地体现出来,同时脱离父权社会的性别偏见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不过将性别本质区分的如此通透又要求极致的融合,似乎很难。@王蜂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