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九八四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奥威尔是试金石,可以试出成堆的假自由主义者。初读奥威尔有误解正常,但若始终没长进就是不学无术。把中国当下和《一九八四》做类比的,非蠢即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回又想起堂吉诃德的故事了,但同时想到了一九八四和弥尔顿的失乐园。这是进步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刘慈欣:使我走上科幻之路的那些书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看似最黑暗的《一九八四》,实际上是三个想象世界中最光明的一个,其中的人性虽然被压抑,至少还存在;而其他两个世界中,人性已在技术中消失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next】然而在我沉迷游戏远离书本多日,远离新闻多日的这一刻,我突然发现,有些我以前不会在意的细节,比如说很多报道的消失,新闻一周的生命力,打老虎过于重拳仿佛我们只打老虎就够了。我以为我走进了一个时代的春天,殊不知自己还活在一九八四的严冬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文化加工论#更直接触发麦克尤恩写作动机的是近年来不断解密的关于“软性冷战”的档案,其中既有英国外交部情报司对乔治·奥威尔的作品《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的全球性推广,也包括中情局对《日瓦戈医生》及《邂逅》杂志的资助。——《甜牙》P6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九八四》看到这里我才觉得轻松了一点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蘋果日報『 離極*化的日子不遠了 - 任建峰』: 「官字兩個口」是華夏民族的固有傳統,或許大家會覺得不值得花時間及精力去對抗這現象。不過,正如英國大文豪奧威爾在他描述極權制度敗壞的小說《一九八四》內描述,權貴能橫行無忌地去塑造自相矛盾的邏輯是極權制度的特徵;這現象名為「雙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刚看《一九八四》,里面有一句标语“谁掌握历史,谁就掌握未来;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历史”。。。//@浪子海松:这海报。谁在中间?谁靠边站?这才是历史虚无主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读书清单《一九八四》,很有讽刺意味,却是一知半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的文字就像窗玻璃。”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开篇序言里说到。我个人感觉这是个无比精妙的比喻。玻璃的作用是遮风挡雨,同时让房间充满光明。窗外的我们,清晰目睹里面发生的一切。可每当夜幕降临,深情观望,却发现那上面的身影,更多是我们自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5想起了阿基米德,10想起了《一九八四》……那么多的悖论,原来都可以找到注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你感到保持人性是值得的,即使这不能有任何结果,你也已经打败了他们。——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一个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 图by Olli Syrjäkari #读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问室友《一九八四》是真的具有政治预言性还是经历“文革”之后翻译者有意识的译著,才导致它的“预言”如此准确?室友觉得,只能说明原作者基于现实世界精准的分析能力和长远的眼光才导致他描写的社会状况在某一个国家实现,所以才有了所谓的“预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爱的导演,希望有一天真的能够把一九八四给拍出来呃呃呃//@放克猴仔: 海报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写着写着写累了,准备拿本漫画之类的看看,一伸手看到漫画旁边的《道德经》,有些残念,然后一边拿漫画一边环顾书架,就看见一溜《藏地》,心里有点小不安,接着看见了《公正》。往桌子上一拍漫画准备接着写作业,看见了手边的《一九八四》。这坑挖的有点大。_(つ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