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浮生六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芸仅一子,不得延其嗣续耶!琢堂闻之,亦为之浩叹,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摘录来自: 沈复. “浮生六记.” iBooks.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恩古人也就是这样了▼_▼ 再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爱的夫妇。#浮生六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确实有过相似的经历!在他乡孤独却自由的夜里,蛙鸣亮过星星,仿佛湖的眼睛。全世界都是满足和宁静。如今记起多想回去,却不敢回去。#浮生六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起浮生六记陈芸为沈复藏粥那一段,事虽小,情却真,太暖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沈复《浮生六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得芸如此,夫复何求。《浮生六记》确实好书,只是陈芸死后的章节不忍再看[泪][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了浮生六记,很喜欢沈复和陈芸夫妇俩,都是性情中人,很懂生活情趣。寄情山水,闲云野鹤的神仙眷侣大概就是这样了,真是羡煞吾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矣。 ——沈复《浮生六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正好南康白起三十五这一年,才看到他的故事。看浮生六记,曾经的甜,真真切切成了苦。正因为真实,所以更加悲切,不禁长叹。——你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都行色匆匆,遇见了,淡漠的看上一眼,谁也看不穿别人身后的故事,谁也不知道别人的心里,是不是住着这么一个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族群观察 悍然把少民归类为汉族群和非汉族群,他注定要把部分少民当做汉族群,这种隐藏在公民社会思想下的同化少民的思维着实为左派和右派的不齿,却被他这种自以为中央党校和梁启超先生都不如他的自以为是的家伙随口说出。 @珞珈山浮生六记 @老张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看了沈复的《浮生六记》,然后机缘巧合,发现《我等你到三十五岁》总出现在视野。为了更好的理解前者就去听了后者,然后...原来此浮非彼浮。但是为什么结局都是如此呢。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怎么都变成了讽刺呢。已无意于去评价爱情中的某一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这些看客,实在无从致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愿最亲爱的人来世安稳#手贱好想撸章子啊啊啊啊啊!辗转终于到了湘江边,你知道南康吗,现在看到浮生六记还是会有点难过啊,你呢,还好吗[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浮生六记》和《我等你到三十五岁》终于鼓气勇气看完了,好压抑,一想起南康曾经就生活在我熟悉的长沙,就在我曾经读书时几乎每天都会经过的湘江里结束了生命,心里就难受,异常难受。“你看这个人,嘴里说喜欢我,又让我这么难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果肉滑入喉咙,满手都是甜腻。#浮生六记之黄桃罐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娇红记 浮生六记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 旧京景物略 清稗类钞 扬州画舫录 物类相感志 [最右] 马克一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记得买本书--沈复的《浮生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