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赫索格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赫索格》 我的评分:★★★★★ 对往事的追忆、大段的内心独白、那些写下却不打算寄出的信构成了这部小说,篇幅够长,但读起来不闷不烦, 贝娄是把赫索格作为整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总代表来描写的,充分体现知识分子面对混乱不堪的物质世界...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在才读《更多人死于心碎》,索尔·贝娄之前也就读过《赫索格》。现在读小说习惯关注主角的工作,赫索格是历史教授,《更多》里的克拉德是植物学家,职业很大程度上塑造精神世界,想想《斯通纳》,还有什么比研究无用的文学更适合他无用的人生?当然推回古典时代不大适用,大家都是贵族,都蛮闲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快讯# 《索尔·贝娄作品集》八种:《 洪堡的礼物》《拉维尔斯坦》《抓住时机》《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奥吉·马奇历险记》《雨王亨德森》《赫索格》。蒲隆,宋兆霖 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外国文学 2016-1出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生命应该超过一群质子,超越纯粹的真实性。当你经历过能了解的事物,你就会断定,唯有不能了解地事物才能给你任何光明。from索尔·贝娄《赫索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赫索格》把我逗乐了,他调侃自己,也调侃别人,又不留一点儿情面。好久没读到这么有趣的novel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尼小姐」我的生命并非痼疾,而是一种长期的康复过程。是自由主义中产阶级的修正本,是改良的幻影,是希望的毒药。----《赫索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读薛忆沩的《献给孤独的挽歌》中,我读到了-个有趣的地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在他八十四岁那年,和他四十-岁的妻子生下了他-生中的最后-个孩子。真是不可思议。紧接着八十五岁的背篓出版-部新作。这部书和《赫索格》《洪堡的礼物》-样畅销。贝类创造了他的时代。当然时代也成就了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 “首先要承认的是:与《赫索格》相比,被这本书吸引最开始是因为别致的书名。索尔.贝娄是我热爱之极的作家,与我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太一样的是,贝娄的作品不像陀..”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追求幸福,得先准备吞食苦果。——贝娄《赫索格》#早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好看,差点忘了还要外出的事情[衰]。以前老友介绍过《赫索格》看,但翻了两页基本束之高阁了。也许当时还太年轻吧,现在开始重新认识索尔贝娄[偷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整理了下今年的购书目录,最多的是99读书人……仔细一看,是被今年出的中经典系列和贝娄刷的。贝娄我也没特别喜欢(若干年前读赫索格半途而废),但这套封面挺好看。接下来的是译文译林什么,总的感觉买的书所在的出版社还是挺分散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且让我深怀痛苦地说一句:这种人倘若娶到老婆,真是对女性的侮辱;好了,你们现在可以嘲笑我了,”赫索格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因为po主的《佛祖在1号线》知道了索尔贝娄和他的《赫索格》,读不进去的时候每一个文字都很艰难,读进去的时候十分顺畅哗啦啦就是一两章。是这类文学作品中为数不多读下来了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作品系列书单:《奥吉•马奇历险记》《抓住时机》《雨王亨德森》《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和《拉维尔斯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赫索格》竟然连一点很闷的感觉都没有[拜拜][拜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买书偶记196:近得索尔.贝娄著《赫索格》精装一册,宋兆霖译,@上海译文 2006年出版。此书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充满苦闷的知识分子赫索格沉迷写信,却不寄出。小说的最后写道:现在,他对任何人都不发任何信息。没有,一个字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