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记忆,1966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记忆,1966★,想骂人,无聊的新浪读书,怎个也读不成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建筑史教师万谦: //@动脑筋爷爷_V:回复@王东四:噢!多谢!//@王东四:哈哈推荐这本《中国记忆,1966》,里面不仅有高清老照片,还有很详细的解读!//@动脑筋爷爷_V:@王东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搜书院#「2014语录」[看书]有一句「打包你的人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想送他《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之前在理想国推荐上看过推荐其它社的《中国记忆,1966》立刻毫不犹豫买了,结果他也很喜欢,拿着看了很久,嘿嘿,和我喜好一样[害羞][害羞] //@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留言说说吧,随机抽选出3名,任选一本理想国最近新书[嘻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记忆,1966》作者索朗日·布朗(是的她来北京了[爱你]。以及一个脸大到无法显示的临时工翻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上午在看法国摄影师索朗日的作品集《中国记忆,1966》前排右二那红卫兵小伙子瞧着眼熟,是您吗?@豆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索朗日:把“文革”的图像记忆还给中国》索朗日:把“文革”的图像记忆还给中国《中国记忆,1966》出版作者:黄茜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年06月12日星期五编辑:南都版次:RB10版名:文化索朗日:把“文革”的图像记忆还给中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关于“文革”有各式各样的叙述,集体的、个人的,官方的、民间的,文学的、非文学的。索朗日·布朗的叙述清醒、感性、表面,唯其随性烂漫反而深入细节、浸透实质。正如陈小波所言:“摄影与文学、音乐一样,是存放秘密的地方,也是解开秘密的地方……”网页链接 南都,《中国记忆,1966》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记忆:1966》用镜头留下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 (分享自 @新浪读书) 《中国记忆:1966》用镜头留下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记忆:1966》用镜头留下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中国记忆:1966》用镜头留下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记忆,1966#中国记忆,1966-(法)索朗日布朗杨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79听见书香# 图片集《中国记忆,1966》镜头对准和平年代。1965年到1968年,法国姑娘索朗日·布朗来到大使馆工作,她穿行于北京、南京等地,抓取一系列特殊年代的瞬间,街区拐角、无名小街、一张张大字报、日常的活动……媒体人杨浪解读着每一幅照片,巨大信息量足以复原那个年代里的每个场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读《中国记忆,1966》 中国记忆,1966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记忆:1966》用镜头留下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中国记忆:1966...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法国摄影师镜头下的60年代彩色中国】在那个中国摄影器材还不发达的年代,当时还只有二十来岁的法国姑娘索朗日·布朗供职于北京法国大使馆,但她的镜头却穿过了北京、大同、南京、苏州等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国记忆:1966——一位法国摄影师镜头下 (分享自 @凤凰网历史)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刚在亚马逊Z.cn购买了 '《中国记忆,1966》 [平装]' - 索朗日·布朗。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