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秦腔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嘴吓尿了!和秦腔异曲同工,不过这一对比,秦腔好听多了 //@痞人日记:我选择死亡[拜拜] //@谷大白话:视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分钟走起 我貌似就差秦腔了[眨眼] //@大妞儿崔小崔:就差小伙伴儿了。 //@性情的大女孩小女人:@大妞儿崔小崔 @勤快胖虎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叫剧的都是大剧种,叫戏的多半是小剧种,最有名的也就一个黄梅戏,其它名不见经传。最牛的是秦腔,它不叫戏也不叫剧,叫腔。秦腔从襄阳传到武昌、汉口就变成“西皮”;传到安徽桐城变成了“高拨子”;高拨子和吹腔在徽班中又演变成“二黄”。这西皮、二黄、汉调、徽调,北上京城一搅和,就成京剧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是在秦腔名家贠宗翰老师家扫描的贠老师及李君梅等排练[十五贯〕一张照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八百秦军跪天跪地跪父母唱着秦腔投河”的小说演绎,现在树了纪念碑,还被某些媒体进化成了三千国军。当然,这样的艺术加工变成国军历史的已不稀奇,52军诺曼底登陆都上高考模拟卷了。接下来,蒙古乌兰巴托大海战也得立个纪念碑吧,八尺协定得写入教科书吧,尤其是帮助共军的高达必须解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你不知道的历史#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打剩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泪][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某大学日语教授,平时喜欢钓鱼写诗喝茶看戏练书法,对自己的生活怡然自得,常出独特见解。他把各剧种分配了一下行当,说:京剧是老生,昆剧、越剧是青衣,黄梅戏是活泼俏皮小花旦,豫剧么应该是老旦,秦腔咋咋哇哇当然是花脸……屈指一算,还有个行当,他呡了一口乌龙茶,然后,提起了二人转…[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条山八百冷娃不抗日唱秦腔跳黄河被河对岸中央军当逃兵枪杀,光辉历史被雕塑被演话剧[抓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西安美食#热腾腾的一碗挂面,浓浓的一段秦腔悠扬!风从八百里秦川吹过,蒸腾起飘落异乡的心!尝一口久违的妈妈味道,寄给你一首黄土思乡的浓情![馋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是高校新生报道的第一天。 无数洋溢着青春稚气的笑脸、父母背负着沉重的行李千里迢迢送孩子到校~~那喜悦、那期盼、那温馨…… 无声搅动着回忆的湖水。2002年的夏天,父母也是送我到西安读大学,秦腔、华清池、大小雁塔、凉皮、肉夹馍……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姥爷七十六,今天问我手机剩一格电的时候能不能充电,他已经学会用非常难用的三星pad搜秦腔来看。我姥,比我姥爷小2岁的少女,早上自己和我舅视频通话。而我,早上起来贴了颈椎贴,想抽根烟冷静冷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说起来秦腔还是@齐越raining 带我去的,看这图片好像是上回去戏曲研究院看的那出,是不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文字飘逸的半两》刚刚收到的宝泉,一眼看上去,就喜欢的不得了。战汉半两。130枚,我全部把它买下。半两,始于战国时秦国,就是唱秦腔的那个地方,西北人的憨厚粗旷,豪迈与奔放,都体现在货币上。从文字飘逸的半两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在陕西,暑假回了趟东北老家,表姐表妹表弟都是东北银,于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你奶奶家是不是在窑洞里?你是不是会唱秦腔?陕西那么热你们怎么活的下去?豆腐那么难吃哪有我们东北的好?!住在黄土高原是不是大街上黄土满天飞?”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律·狂人素描》 秋风如素雨推窗,灯火阑珊夜隔江。蹑足履冰行蜀道,低声抒臆喊秦腔。愧无武略供安国,唯有文韬可定邦。淡饭粗茶不裹腹,吹牛昂首世无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in死的一家#我妈在隔壁房间看秦腔总决赛,我爸在隔壁房间看《亮剑》,我阿姨在我旁边看《达人秀》,我在房间看《伪装者》,已持续到现在。其实我有点爱,然而他们三个却不理我[笑cry][笑cry][笑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