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古代器物溯源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18:20
的评论《古代器物溯源》#开卷有益#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日用品、生活工具,他在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用民族调查资料去补充、解释考古现象,以“活化石”印证“死化石”,用民族学去补充考古学,从而去探索早已消失的历史文化现象。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18:20
的评论我们也广告一本:宋兆麟《古代器物溯源》商务印书馆2015社科十大好书|/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18:20
的评论【《古代器物溯源》:小物件大内涵】#读浙#本书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与具体介绍。该书图文并茂,一物一图,深入探寻了器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18:20
的评论龙腾凤逸,古代艺术品的纹饰密码,顺着这些大国藏的纹饰和器物,从时空的切片里逆流顺着历史的长河,可以溯源泱泱大国的宗源。了解过去,才能真正的了解当下。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18:20
的评论《古代器物溯源》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先生四十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生活劳作工具研究成果的集成。活在古代不穿帮,你必须了解的古代小物,一物一图,看图识物。小物件大内涵 探寻古代小玩意儿,穿越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18:20
的评论《古代器物溯源》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先生四十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生活劳作工具研究成果的集成。活在古代不穿帮,你必须了解的古代小物,一物一图,看图识物。小物件大内涵 探寻古代小玩意儿,穿越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18:20
的评论《古代器物溯源》目 录前言 半月形文化带...... 001一、弹、弓、弩、弋...... 007 二、带索鱼镖...... 019 三、骨梗石刃镖枪...... 029四、打兔的猎槌...... 039五、鸬鹚捕鱼...... 043六、海冬青捕雁...... 049七、鹿笛...... 056八、《秋猎图》器物考...... 064九、尖木棒...... 0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速递#考古学家宋兆麟 著《古代器物溯源》本书翔实记录了古代器物的来龙去脉,生动记述了它们的用途、说法、演变以及他们各自独特有趣的起源,从专业的角度准确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学术性高,可读性强。@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宋兆麟先生的《古代器物溯源》[鼓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年的读书计划…先把手头上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和《基督教神学导论》看完,还有《希波的奥古斯丁》也要继续;奈保尔《大河湾》抽出时间再好好看一遍;新书想看赵汀阳《两面之间》以及《古代器物溯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图很有趣。//@贩读者言:#博友书影#《古代器物溯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太阳说书:《古代器物溯源》宋兆麟著,@商务印书馆 2014年11月一版一印,定价:78元。宋先生为著名考古及民俗学家,他对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日用品及生活用具用心专研,整理出来这样一本图文并茂地考证书籍。此书学术性强、可读性强,是一本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不可或缺地精品好书。 北京·王府井天主教堂(东堂、圣若瑟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介绍#《古代器物溯源》:宋兆麟著,作者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日用品、生活工具,他在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学术性高,可读性强。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宋兆麟 《古代器物溯源》| 一日一书 宋兆麟 《古代器物溯... @凤凰新闻客户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古代器物溯源》 ★★★★ “有点儿芜杂,个别结论不敢苟同。”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日一书#【宋兆麟 《古代器物溯源》】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日用品、生活工具,他在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学术性高,可读性较强。宋兆麟 《古代器物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