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这样描述日本人: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曲,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弱,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以闹剧和童话背景所表达得悲剧故事,看完后心里憋着一股心疼,从头闷到底。看似爱情却跟爱情没有屁点关系。渗透血液、感同身受,深受重伤,难以出戏。很难说怎样得行为是对得,也许像《菊与刀》中所说,生命本就是一场凋零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悦读漂流#“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讲述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美)露丝·本尼狄克特《菊与刀》索取号:K313.03/P341/3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愚以为,去岛国做的攻略,除了孤独星球菊与刀知日系列,这些也是必要的。#滤镜也用的日系#小津是枝裕和山田洋次也可以翻出来重看了。。。#考据控的认真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各位博友,晚上好!中日两国的历史宿怨究竟要从哪里说起?究竟是黑船事件?还是乌鸦泡温泉?亦或是“毒瘤”的扩散?欢迎大家有时间收看我在CETV1(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国史演义》栏目中讲的《菊与刀的变奏之日本的侵略之路》,从6月29日到7月9日,每周一至周四晚22点25分与您相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菊与刀却依旧无法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拜拜]写个屁书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籍《菊与刀》 (来自豆瓣) 推,令人惊讶一个没有生活在日本文化中的人能够这么透彻细腻的剖析这个文化,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结果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和惊讶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本周主题《菊与刀》,读书会开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对“恩”债,义理的分析,颇有启发。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将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对比分析也很有意思。书中作者困惑之点,确如书后附录川岛武宜所指出缺乏历史的分析,易惑于现象。版本来说,修订之后,已经很好...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分解(七三):武家最大的美德——隐忍 在七百多年的乱世中,最后一位雄主德川家康,他成功的最大要诀就是隐忍。按德川传序言中的原话:“勇士真正的美德,不是玉碎, ...(发自@微博桌面 微博桌面首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学期看完的(杂)书:白色巨塔(第二部),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解忧杂货店,菊与刀,生命、宇宙以及一切,基本无害,知日·铁道,知日·犬,退步集,笑书神侠,达·芬奇密码,悟空传,千年悖论,乌合之众。The Time Traveler's Wife、M is for Magic和时间简史依然没有看完[拜拜]偶发空缺已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可以用「菊与刀」代表,那么中国呢?】@乱剑绘西风:剑和梅 先说梅 有很多其他国家熟知中国历史的人,特别是日本,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坚韧,日本人很奇怪,中国在历史上屡遭大难,屡次被外族入侵,从五胡乱华,到元朝,再到清朝满族入关,再到二战被… 网页链接(分享自 @知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忽然无法直视菊与刀……(不,从刀的角度就更……)//@凌寒子VF-27:花间错哈哈哈哈哈哈//@谷大白话: 《菊豆》 //@所长别开枪是我:肿褶//@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犹大圣徒999: 花则累//@壮圆柴:花千骨。//@李铁根:信达雅!//@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崇尚菊与刀的极端民族 总是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战争时凶残到令人发指 和平年代又如此文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上)这就使得“个体---个人---主体”三者,对日本文化而言均不缺乏。虽然至今,日本在三者关系上仍多少有些冲突(菊与刀),但却使日本能够顺利走入近现代语境。而中国的问题恰在于至今尚无法在文化内使“个人”充分浮现,这一缺陷让中国迟迟滞留于前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