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对“恩”债,义理的分析,颇有启发。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将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对比分析也很有意思。书中作者困惑之点,确如书后附录川岛武宜所指出缺乏历史的分析,易惑于现象。版本来说,修订之后,已经很好...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本周主题《菊与刀》,读书会开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籍《菊与刀》 (来自豆瓣) 推,令人惊讶一个没有生活在日本文化中的人能够这么透彻细腻的剖析这个文化,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结果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和惊讶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菊与刀却依旧无法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拜拜]写个屁书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并不严谨的“人类学著作”,据说也很好地指导了国家政策 我分享了@Soda52 的文章 左翼霸權 陶傑(黃金冒險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 捎带一个忧桑的少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可以用「菊与刀」代表,那么中国呢?】北风骤起 : 熊猫。 简直天生和中国民族性一模一样。原因: 1、能吃肯吃会吃。熊猫一天要吃14个小时,什么竹子都能尝尝,荤素其实也没啥忌口,啥都可以吃,有啥吃啥。咱们中国人也一样啊,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北风骤起: 日本可以用「菊与刀」代表,那么中国呢? - 知乎(分享自 @知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代日本#以民族自觉为切入点的日本史,薄薄一本,在看完日本通史的基础上做补充还是不错的。实在没空的话,看一口气读完日本史也是够的。但是这么多年,菊与刀还是没看完,实在自觉惭愧。现代日本外露的矛盾形象,也是历史的小尾巴。知道初版哥斯拉的诞生背景之后有一丢丢不开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解析日本民族根性最权威读本 2014-04-10 盛世新华 盛世新华。?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的一面,但是没有那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矛盾。菊和刀就是日本这个民族矛盾性的象征。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欲知日本人 必读《菊与刀》。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日本人对物质主义的蔑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笑和刀,如同日本的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买了一本,之前忘转发了[嘻嘻]我和《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有点像,都没去过日本,也不是专业搞日本史的。当然,她比我聪明得多,名气也大得多,至少目前是这样,以后就难说了。自吹自擂一下,哈哈[酷]不过,这位女士1948年就死了,我能参考的研究成果倒是比她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告白》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啊,我感觉暴力美学还是要看日本的,总有一种菊与刀的既视感……镜头的运用和剪辑都好棒!明明大量的慢镜头会看起来那么装逼这里视觉效果却感觉恰如其分~其实还是因为最近未成年事件好多才想起来去看这部电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悦读漂流#“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讲述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美)露丝·本尼狄克特《菊与刀》索取号:K313.03/P341/3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这样描述日本人: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曲,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弱,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以闹剧和童话背景所表达得悲剧故事,看完后心里憋着一股心疼,从头闷到底。看似爱情却跟爱情没有屁点关系。渗透血液、感同身受,深受重伤,难以出戏。很难说怎样得行为是对得,也许像《菊与刀》中所说,生命本就是一场凋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