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推出《心胜》《守住中国人的底线》《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幸福的尺度》(上)参加我们#好书微评#活动者,将有机会赢取以上图书@南京先锋书店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苑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看了百家讲坛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十八)泛爱众 之二,mark一下。 (分享自 @土豆成长) 百家讲坛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十八)泛爱众 之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刚下载了豆丁文档:【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钱文忠)全部讲稿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视频]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第1-22集(全集)(附原文及解释》[转载][视频]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第1-22集(全集)(附原文及解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香云集分享#:我正在阅读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钱文忠 (第10章 第8页): @书香云集 网页链接 下载网页链接 咋就木有了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亲子同读(D253): 坚持经典诵读第253天,《千字文》(D13),有人问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你觉得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邮苑书香,经典传承#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想必小伙伴们都已经熟读了《弟子规》,那么这其中又有哪些内容值得现代人借鉴呢?让我们跟随百家讲坛钱文忠先生的步伐,一起探求它的世界[嘻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对弟子规原本不太喜欢,因为入则孝的一part让人觉得给孩子太多的拘束,可姐姐幼儿园学,害怕老师给引导错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弄了一本#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来看。还别说,讲的还挺好玩的。姐姐开学我开始看,磨蹭到今天终于看完了。如果和姐姐一起再读一遍,不知道她愿不愿意。[偷笑][偷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百善孝为先#百家讲坛钱文忠教授解读的《弟子规》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何为孝,对古人的敬孝礼节特为崇尚@江西共青团 ,想来自己日常对父母的言行也很愧疚[失望],希望我,我们能更好的关爱父母,敬孝长辈[鲜花]@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团委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爱心社 九江·姚家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1-22)【视频全集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是一本教小孩孝老爱亲 友爱兄长 待人接物 为人处事的儿童读物 CCTV-10百家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知道钱文忠,是在多年前的百家讲坛,听他讲玄奘西游记,讲的挺好。这本书是某次道德讲坛的辅助读物,丢在茶几边每天翻一篇,不知不觉就读完了。钱老师将这本传统的社会规范读本讲得中规中矩,读起来也不觉枯燥,总体评价不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1-22)【视频全集】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百家讲坛]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孝、悌、谨、信、仁、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最晚明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孝、悌、谨、信、仁、爱”,最重要,真的该早点受教育。 《三字经》偏重于知识、《弟子规》偏重于规矩 教育的教是左孝、右文,教育是从教什么开始,从孝开始。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需要,第二步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 孔子明确地认为:人生应该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学习书本知识是次要任务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眼到,口到,心到”——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父母不管说啥话都要听着”——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