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无感」这么多天过去就看完了蔡澜的《寻味》,拿起的《菊与刀》看了四章实在是看的好枯无趣,这种学术性的东西果然不是我的爱,《寻味》没什么文学性,开开眼界还可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菊代表谦和文雅,刀代表嗜血好战。日本民族就是那么纠结拧巴,把菊与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矛盾的双重性格。读的时候好像懂了,合上书又不明白了。我能轻易地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和庄子的超然出世统一在一中国个人身上,但还是整不清楚日本人那一套:顽固又善变,忠诚又叛逆,驯服又桀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10本书#我,从2016年7月24日开始,到2016年11月1日结束,100天读10本书。发此话题,以此为证。目前在读:《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2016/07/23 菊的温婉,刀的锋芒。等级森严与耻感文化,身体享乐与情义难平。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为《菊与刀(中英双语版)》写了评论《我魔必将再起对《菊与刀(中英双语版)》的评论》:"看不懂"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菊与刀》中美国人通过文化论与书籍,恰如其份的分析出日本人的性格特点,从而为战败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赞叹作者分析的绝妙同时,也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可怕之处。也许这也是理解日语,需要从文化出发的观点吧! 西安·西北大学(南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日本可以用《菊与刀》形容,那么中国呢?2333333,真是此生不悔入华夏,光吃就是一辈子[doge][doge][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联想曾经看过的日本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感觉作者归纳的十分到位,虽然某些描述略显片面,而且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书中的一些例子在现在看来未免有点过时。但联想到现在日本社会出现的种种文化现象,这本书...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看到最后一章居然睡着了,醒来爬起来继续看!看完舒服多了![哈哈]#大马猴DMH##金彪Neo#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读菊与刀 有点地方实在是太震惊了 日本人能不能别动不动就自杀 好像能删号重练一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扶摇Lynate 答应你的《菊与刀》明天就能到了,愿你知道的越来越多,最后嫁不出去[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8•15纪念日,日本二战投降,中国来之不易的胜利,需要珍惜与反思。日本,无法选择的近邻,菊与刀的民族,手术刀剖析中国无数次,而我们似乎剖析日本一次也未完成。对于日本,我们打主动牌要远胜过被动牌,赢是唯一的选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无聊的下雨天静下心来看看书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难得有一本拿起就不想放下的书。只是菊与刀,我是真的不敢保证能把它看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945年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到现在已经七十年了。如今我们一遇事,还在喊着抵制日货。电视上还是充斥着抗日神剧。日本还在参拜靖国神社。我们政府还在抗议。但截止目前还没有一份我们可以看到的类似菊与刀的书籍。我们对他们了解多少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做到了么?? 吕梁·东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极度好战和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勇敢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又极度喜欢新鲜事物......这样极度的矛盾,是日本。 对一个地域的了解,归根到底源于个人的经历和遇到的个体之感受。这是美国人眼里的《菊与刀》。赤裸裸的东西方差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 清净、高洁的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狠辣绝决的刀则是曰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曰本,就是这么复杂而又矛盾的一个民族。如果仅单纯用好与不好的视野去看待它,我想你一定是错了。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也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可我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