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花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小的力量】小而美、小狗、小人物这是励志的。小日本这属于贬义词。一个华人在日本拒载,而公司高层出动。老马反思,1、日本细节做到骨头里,这个菊花与刀有证明。2、人之本:道德、信任、信誉是体系。3、这事情换做国内,亲,找谁诉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花与刀》:一方面他们是真正对传统文化得到尊重和保留,另外一方面武士道精神恒在。在经济上环球他们只服美国。在武力上,当初如果不是美国,别说太祖,委座也未必能一统中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专业课老师推荐我们去看《菊与刀》,室友从图书馆里借出一本书,名字是《菊花与刀》#论翻译的重要性##汉字的艺术#[真心英雄张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花与刀》不是那个菊花,虽然那个地方的人身材很差,但是民族还是很了不起的民族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怜的晓霞死了。我最崇拜喜爱的人啊。少平,即使你有了老婆孩子和家,有了归宿和牵挂,但我相信,你对晓霞的情感仍像平静火山下的滚滚炽流,潜藏在内心深处。也许多年后,你醉了,还会无意识地喊出这个女人的名字。因为你太爱她。#平凡的世界#完了。下一本,《菊花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花与刀》☞中国人通过美国人了解日本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是个能让菊花与刀和谐共存的民族,从茶道的优雅瞬间转化为武士道的血腥似乎顺理成章。这样的民族,只肯服从绝对的强者,只能用绝对的威权唤起他们的奴性,不能用道德感化唤醒他们的良知,后者徒劳无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相对地,日语把宾语提到谓语前,残酷之余又有“礼”的仪式感(“菊花与刀”)。巴特在《符号王国》中提到,东方人用的筷子巧妙地消解了西方凶猛的主客二元对立,“它从不伤害什么,只是去选取、翻动、移动”,像手指般轻柔的筷子让食物“不再是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花与刀》 ★★★★ “看完这本书似乎对日本目前对二战失败所采取的态度有了些理解,这完全是神经病民族才能干出来的事啊。他们的道德规范、伦理基础太异于常态了,最无语的是完全可以凭空捏造出..”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把《菊与刀》翻译成 <<菊花与刀 >>真的不能忍。。。。//@华中师范大学:读书让人美丽[哈哈]//@上海交通大学:转需~[哈哈] //@北京师范大学:#杏坛书林#读书是在美颜[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了解别国的文化也是有趣的事,在《菊花与刀》中看到了日本人从小被灌注的武士精神和捍卫尊严致死的社会主流思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些把历史的日本高层变本加厉的放在现代日本人身上的人应该去看一遍 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贵国的教养甩我们的是几条街[微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问题的焦点是道歉的日本人还经常参拜靖国神社,所以我们认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反省。但日本人本性如此, “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本尼迪克特)。日本人崇拜权威,鄙视弱者,所以他们死要面子。从丰田召回门,尼康黑斑门我们可见一斑,死不认错,但会推出解决方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总觉得每个中国的八零后对日本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们直接或间接地把家仇国恨和这个紧邻联系起来,但另一方面,从小开始,我们看的动画,听的音乐,都在不断接受这个文化近似的东亚国家给我们带来的亲近感。对我而言,日本是樱木花道和《菊花与刀》之间摇摆的神秘领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花与刀-(美)本尼迪克特 著,晏榕 译-光明日报出版社--9787801458285[图书]#日本人重视耻辱感远胜于罪恶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推薦一本書《菊花與刀》。美國學者撰寫,引發反響熱烈。